话说李定国正率领着大军在磨盘山与吴三桂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战场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双方士兵都拼尽全力厮杀着。
然而,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身为南明最后一位皇帝的永历帝朱由榔,竟然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抛弃那些仍在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侵略者的将士以及无辜的子民!
在一群随从的前呼后拥之下,朱由榔仓惶地踏上了逃亡之路,目标直指邻国缅甸。他将希望寄托于这个朝廷理论上的藩属国,期望能在那里寻得一丝庇护。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皇帝如此决绝呢?
其一,朱由榔对李定国始终心存疑虑。尽管李定国在众人面前展现出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但在朱由榔看来,这或许仅仅只是一种伪装,只要其势力尚未强大到能够称帝的程度,这种伪装便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且,在永历帝及其为数不多的文臣武将眼中,无论是李定国还是孙可望,归根结底都是曾经流寇张献忠麾下的那帮强盗崽子出身。这样的背景使得他们难以对这些人给予充分的信任。
其二,自朱由榔被拥立为监国以来,他们就一直处于不断逃亡的状态之中。对于朱由榔来说,离开李定国转而投靠缅甸,与落入孙可望或者李定国之手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在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已经习惯了逃避现实,面对困境时缺乏坚守到底的勇气和决心。于是,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大战中,朱由榔选择了自私地保全自身,全然不顾身后那支忠心耿耿的军队和无数期盼着他带领大家抵御外敌、重振河山的百姓们。
在这漫长的十六年岁月中,始终陪伴在永历帝身旁不离不弃的人正是马吉翔。要知道,这位马吉翔可不简单,他可是大明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创立锦衣卫以来,历经将近三百年风雨沧桑后,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说起此人,实在令人难以一言蔽之。若论其忠奸善恶,实难定论。有人说他是忠臣,可他偏偏又干下诸多祸国殃民、堪称奸臣行径之事;但要说他是彻头彻尾的奸臣吧,他又未曾如其他众多人一般投降清朝。
马吉翔并非传统意义上文质彬彬的文官大臣,然而他在贻误国家大事方面,与永历帝身边那大多数文臣相比,可谓不相上下。只不过,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那些同样误国的所谓文雅之士,对马吉翔的所作所为依旧嗤之以鼻,打心眼里瞧不起他。如此复杂多面之人,着实让人难以捉摸,也给这段历史增添了更多扑朔迷离的色彩。
马吉翔,乃是顺天府大兴人士(也有一说是四川铜梁人)。他生性机灵狡黠,善于谄媚讨好,虽然粗通文墨,但却能巧妙地运用文字来迎合他人。马吉翔常常游走于太监门下,凭借其巧言令色赢得了他们的欢心。
高起潜担任监军时,马吉翔随军出征,并被授予都司一职。然而,高起潜的许多恶行实际上都是由马吉翔所为。后来,马吉翔被调往广东驻守。隆武元年(1645 年),隆武帝在福建时,马吉翔负责押送广东的军饷前往福州。他借此机会,自称为锦衣世袭,从而得以晋升为锦衣卫佥事。
此后,马吉翔出使湖广,对诸将百般谄媚巴结。每当有军功奏捷时,他必定会将自己的名字署上,通过这种手段,他不断累升,最终担任安东副总兵官。
待到永历帝在广东即位,马吉翔又积极谋求各位勋臣外戚的支持,以拥戴之功晋升为指挥使。他在内与宦官结交,在外与各镇将领勾结,从而得以留在永历帝身边。
当刘承胤奉永历帝前往武冈时,马吉翔依然依附于刘承胤。刘承胤请求封马吉翔为伯爵,御史毛寿登却说道:“金吾并非边镇可比;况且马吉翔没有立下丝毫功劳,怎能如此轻易地晋升五等爵位?”马吉翔听闻后大怒,怀疑这是刘承胤的主意,于是制造流言蜚语,企图激怒刘承胤。他还请求皇上将毛寿登和刘湘客廷杖处罚,幸得诸位廷臣极力营救,才使得此事得以平息。
永历元年八月,局势动荡不安,武冈城终被攻破,守城将领刘承胤选择投降敌军。在此危急时刻,马吉翔挺身而出,忠心耿耿地侍奉着永历帝一路辗转来到靖州。时间匆匆流逝,转眼到了十二月,永历帝决定从象州启程前往南宁,但此时兵荒马乱,路途艰险异常,到处都是战火纷飞和荒芜阻塞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