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战争饥民

“权力可以使人丧失理智,彻底疯狂!再说皇爷爷的安排等于是将他这个皇上架空,他岂能不心生怨怼,疯狂夺权,父王,若皇上送疆域城池给韩国,会送哪里?”

殷王爷听儿子发问,微微皱眉,迅速在书柜中取出燕国地图,铺于书案上,沉思良久,旋即一拳砸在地图上。

“好毒的算计…!”

殷子懿不解的望着父王道:“父王可看出端倪!”

殷王爷伸手指向地图的一点沉声道:

“此处乃燕国、韩国、兖州吴国,三国的接壤之地,各国在此均设有边境城池,青云城便是我燕国在此的门户,此城兵不足,法不全,民风彪悍,持械斗殴者多,安分守己者少,是我燕国财政上的一个拖累,但在军事上对我燕国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若是韩国拥有此城,便可绕过燕汐江天险,东出月余可至朝阳关腹地,两面夹击,朝阳城关必然失守,韩国便可打通进军通道,向西破三城便可长驱直入,威胁我京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父王可否给青云城增兵,届时韩皇即便拿到皇上给的割地诏书,他也拿不到城池,不就可以解除此计之危!”

殷子懿听着父王有些凝重的话语,随口说了句。

殷王爷喟然一叹道:

“懿儿有所不知,此地为三国通商之地,三国立有盟约,此地边城驻军均不可超过三万!否则便被视为威胁他国安全,其他两国可联手讨伐,若是皇上将此地作为筹码,拱手让于韩国,韩国便有了正当理由,可以不再受此约束,向青云城派兵,韩国若得青云城,便可将青云城作为根基,犯我燕国,我燕国再无险可守。”

“王爷,此种丧权辱国的事他真的敢干吗?难道他就不怕国破家亡吗?”

殷王妃的神情渐渐凝滞,她的内心已经被震惊的无以复加,不可置信的脱口问道。

“皇上只懂声色犬马,不懂军事,看不透此地玄机,但韩国皇上常年领兵,其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于我!哎…当年我一直不懂,仙皇临终时为何要下旨将我提为摄政王,并告诫我永远不准把兵权交到皇上手中,现在想来仙皇当年是何等睿智,他早已察觉皇上的昏庸。”

殷王爷的面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死死的盯着那块三角地带,对皇上的昏庸生出了无力之感。

“父王也勿要忧心,韩国与我燕国十年征战,其兵员、钱粮应已耗损殆尽,需要休养生息,否则他也不会选择罢兵,还用联姻的方式与我燕国和谈,我猜想,他们需要五年到十年的喘息之期,只不过韩国皇上想设计让我燕国这几年上下不和,衍生内乱,得不到休养,从而弱我燕国,为将来的征伐做准备,这老东西,怎么比曹操还奸猾!”

殷子懿看着地图,坦然自若的分析着局势,完全没注意到,父王与母妃盯着他的灼灼目光,他们对儿子的震惊绝不亚于他刚刚那番惊才绝艳的时事分析,二人就像见鬼了一般,互望一眼,齐齐的问道:

“曹操是谁…?”

殷子懿神情一紧,猛然抬头,看到父母炙热的目光,似是要把他给吞了,他刚刚一个没留意居然说溜了嘴,赶紧含糊的解释道:

“一个民间故事里的人物。”

旋即急忙转换话题,尴尬的道:

“父王,我到有个想法或许能解燕国之危,破韩国之计。”

“懿儿有何妙计?说与父王听听…”

殷王爷与殷王妃听闻儿子还有计策奉上,都惊疑不定的看着殷子懿,这个往日只会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懿儿,今日似是有些不同寻常。

殷子懿略微整理下思绪朗声道:

“燕国土地平坦,沃野万里,却荒芜薄收,府库财货,日见空空,守十万大山而民贫,拥百万之军而兵弱,法施于民而不责贵,庙堂失和,臣心丧乱,只为其私,世家门阀,公器私用,手握私兵,械斗不止,军士无爵,有功无赏,百姓流离,有田无耕,究其根本,就在于没有可制约权贵的公正法令,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没有一支可抵御外敌,百战百胜的勇猛新军,长此以往必会内乱频出,外患交迫,至国弱民穷时韩、吴两国必会联合,以分燕、灭燕而后快,要想解此危局需下重锤,首在民间,次在庙堂。”

殷王爷听着儿子的分析,如点睛之笔,句句刺中要害,正是他日夜所思,想改变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