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见机智士甘肥遁 救旱龙神受大屯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3071 字 8天前

年十七岁,梦赤光自天而下,光中金字篆文,缭绕数十尺,光随入其口,觉不自安,遂有孕。

母氏责之,终不言所梦,唯侍婢知之。

一旦谓侍婢曰:“吾不能忍耻而生,死而剖腹,以明吾心。”

其夕无疾而终。

婢白其事,母不欲违,冀雪其疑。

忽有一物如莲花,自腹而出。

开其中,得金书《本际经》十卷,素长一丈许,幅六七寸,文明甚妙,将非人功。

兰死旬月,常有异香,乃传写其经而葬。

百余日后,大风雷雨,天地晦暝,坟圹自开,棺盖飞在巨木之上。

比明视之,失经及尸,空棺而已。

光和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嗣师遍召诸人,谓曰:“将有同姓妖人出,一时邪正莫辨,汝当自持之。”

即以印剑付长子鲁曰:“汝祖以天地为心,周行除妖孽之害民者,是以亲遇圣师,建立大教。

嗣吾教者,非诚敬无以立道德,非忠孝无以事君亲。

汝其递相传授,世承人伦,代遵成训。”

遂率诸弟子拜曰:“祖师志愿弘博,因家立教,永世为宗。

缘与道符,身为法嗣,承先启后,厥任为难,敢不祗勤,用弘玄化。”

言毕,与卢夫人跻阳平山峰,白日升举。

有司奏其事,帝深叹羡。

时巨鹿张角造反,部下巾都着黄,号“黄巾贼”,州县申文告急。

角初学老庄,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洞,授书三卷。

名《太平要术》,嘱以:“代天宣化,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角拜求姓名,曰:“南华老仙也。”投涧水不见。

角得书攻习,能呼唤风雨,号太平道人。

熹平间,疫毒流行。

角以九节杖咒符水,施散疗病,愈者使出米五斗,号“米师”,众称为大贤良师。

徒五百余,分遣救病,转相诳诱,愚者竞师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

于甲子中平元年,角遂倡乱,自称天公将军。

所在官吏逃窜,诏遣卢植、皇甫嵩、朱隽分路讨之。

嵩遇黄巾于颍川,战败,适骑都尉曹操至,合击破之。

操少机警,有权数,举孝廉为郎。

嵩、隽令引兵追袭,操欣然去。

桓帝时,河东连年大旱,僧道多方祈雨不应。

蒲坂居民闻雷首山泽中有一尊龙神,相传,亢旱求之极灵,集众往跪泣告。

老龙悯众心切,是夜遂兴云雾,吸黄河水施降,明旦水深尺余。

凡下土人民奢侈之极,天必降以饥馑;淫佚之极,天必贻以疫疠。

一人暗肆奸谋,独遭水火;一方相沿侵夺,咸受刀兵。

上帝方恶此方尚华靡,暴殄天物,当灾旱以彰罪谴,而老龙不秉上命,擅取水救济过民。

上帝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以警人民。

蒲东解县有僧普静,见性明心,结庐于常平溪西。

闻空中雷电,在白藤床上,只称“可惜”。

晨出视之,溪边有一龙首,即提至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

九日,忽闻缸中有声,启视,已无一物,而溪东有呱呱声,发自关道远家。

普静知其故,拄杖过访。

道远世居解梁常平村宝池里,父名审,冲穆好道,博览群书,习《左氏春秋》,见汉政衰,绝意进取。

去所居五里许,得荒场一片,诛茅弦诵,隐居训子。

永寿三年卒,寿六十八,葬条山之麓。

道远名毅,克缵父学。父卒,庐墓终丧,延熹元年始归。

庚子三年六月十五日,忽快雨如驶,一黑龙现于村,旋绕道远之庭,有顷不见。

夫人淹芳方娠,至二十四日,产一子,啼声远达。

普静索观,抱与视之,竖眼攒眉,超颏长面,遍体如噀血。

普静点头曰:“忠义性成,神圣之质。”嘱善抚育,自此云游他处。

夫妇欲其子易养,乳名寿。幼从师受学,取名长生。

及长,膂力敌万夫。读书明《易象》,尤好《春秋》。

娶妻胡氏,于光和戊午岁五月十三日,生子名平。

次年,谢父母诣郡陈时事,不报。

归途一相士目之曰:“君禀乾坤正气,后当血食万年,何论名业!殆神相也。”

言毕而去,追问之,曰:“咸武戴成子,偶游王屋耳。”

未几,长生父母继丧,家贫无力营葬,径以断井作窆而葬焉。

每念及之,涕泗交下。逢时祭祀,诚敬如在。

后自名羽,字云长,以寓远举之意。

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

因止旅店,闻邻人哭甚哀。叩之,乃贫者遭郡猾豪霸倚势欺侮。

羽不平,眦裂须竖,命其指猾处,白昼提刀杀之。

有司迫求之,潜引去。

胡夫人抱平匿母家得免。

羽避难江湖,转徙三载,时黄巾四起。

乙丑春,幽州太守刘焉招募义勇,羽往投。

至涿郡,于村店遇一人,垂手下膝,两目见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