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见机智士甘肥遁 救旱龙神受大屯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3071 字 8天前

常令二孙往师申屠蟠,托其教诲。

桃枝一日无疾坐化,世以为仙去。

八顾中夏馥,博通今古,品行高卓,曾为太常,未几隐去。

素好道,常服术和云母,至老不衰。

人问其故,馥曰:“有赤须子者,云是秦时主鱼吏,数言酆界灾害甚验。

先有汝南袁玘,从之学酝酿之法,因转教延陵杜康造煮酒,甘美异常,世皆尚之。

康弟茂才传兄酝法,亦能造浊醪。

袁玘知汉室将乱,自造佳酿日饮,不与世事,常言死后当为神。

一夕痛饮而卒。家人殓入棺,忽风雨起,遂失其棺。

乡人夜闻荆溪之南山中,有数千人喊声,见玘棺在焉。

奔报玘家,共往视之,已成大冢矣。

余闻其异,乃往迎赤须先生,师之,受其业。

先生常食松食、天门冬、石脂等物,见其齿落更生,发白还黑,移往吴山,不知所之。故得其服食之品,稍有益于身耳。”

众始知其有道。

及钩党事发,馥闻张俭逃匿于鲁国孔融家,后累融兄褒坐罪死,乃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何以生为?”

遂自剪发变形,埋名隐姓,避入林虑山。复入吴寻赤须,传其炼魂要法。

又遇天台桐柏真人,得黄水云浆法。

此至梁、砀,遇同郡申屠蟠。

蟠九岁丧父,庐于墓次,有白稚、甘露之祥。

除服后,不进酒肉十余年,里人咸称其孝。

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少有名节,谏救缑氏女玉为报父仇之死,步负济阴王子居之丧,故夏馥敬之。

遂以方与蟠共合服之,为地行不老之仙。

己酉夏,四月十五日,有青蛇长二十余丈,见于温德殿御座上。

须臾雷雨冰电,大风拔木,至半夜方止,东都城房屋坏者千余间。

张奂上言:“昔周公葬不如礼,天乃动威。今武、蕃忠贞,以诬受戮,灾眚之来,皆为此也。

宜急为改葬,徙还家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

又,皇太后虽居南宫,而恩礼不接,朝臣莫言,远近失望。宜思大义顾复之报。”

帝深然之,奂遂乞归酒泉。

辛亥,洛阳地震,海水泛滥。

壬子改元熹平。

乙卯春,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刻石立太学门外。

邕素重马融,历守南郡,为忤梁冀免官。

茂陵矫慎,少慕乔松导引之术,隐遁山谷,与马融、苏章乡里并时,然二人纯远不及慎也。

汝南吴苍甚重慎,遗书睹其志,曰:“盖闻黄老之言,乘虚入冥,藏身远遁。亦有理国养人,施于为政。

至如登山绝迹,神不着其证,人不睹其验,吾从先生欲其可者,于意何如?

昔伊尹不怀道以待尧舜,方今明明四海开辟,巢许无为箕山,夷齐悔入首阳。

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间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慎不答。

年七十余,竟不肯娶,遇骊姥责教曰:“子居谷绝群,以为道乎?”授以真诀。

后忽归家,自言死日,及期果卒。

有人又见慎于敦煌。

同郡马瑶者,久事慎,得传,隐于汧山,以兔罝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马牧先生。

马融兄事焉。

融高才博学,世称通儒,涿郡卢植从学,融语以春秋大义。

高密郑玄,易理未通,入关从融,三年不得见,令高足传授。

融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闻玄有心计,召令算之,一转便决,众叹服,始得面授。

玄辞归,融曰:“郑生去,吾道东矣。”

公府前后十余辟,玄并不就。

戊午光和元年夏,侍中寺雌鸡化为雄。

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帝所御温德殿东庭中,长十馀丈,似龙。

秋,七月,壬子,青虹见于玉堂后殿庭中。

江夏黄氏之母浴而化为鼋,入于深渊,其后时时出见。初浴簪一银钗,及见,犹在其首。

种种不祥,帝忧惧之,诏问消复之道。

蔡邕对言:“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

天于大汉殷勤不已,故屡出祆变以当谴责,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

今蜺堕、鸡化,皆妇人干政所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者乳母赵娆,贵重天下,谗谀骄溢,续以永乐门史霍玉,依阻城社,又为奸邪。

今道路纷纷,复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风声,将为国患,宜高为堤防,明设禁令,深惟赵、霍,以为至戒。

今太尉张颢,为玉所进;光禄勋伟璋,有名贪浊。

又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并叨时幸,荣富优足。

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贤之福。

臣愿陛下忍而绝之,思惟万机,以答天望。

圣朝既自约厉,左右近臣亦宜从化,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矣。

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

曹节谓邕忤旨,当罪死。中涓吕疆惜其才,请徙朔方。

帝闻嗣师张衡有长材,知未来事,诏征为黄门侍郎。

衡辞不就,隐居阳平,誓以忠孝导民,君子谓其有继宗开绪、纳俗安善之功。

衡初闻卢氏女贞静,告知父母,娶为妻。生三子,名鲁、卫、傀,一女名玉兰。

女幼而洁素,不茹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