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紫禁城,这座巍峨森严的帝王宫苑,在料峭春寒的笼罩下,仿若被一层阴霾的轻纱掩住了昔日的华彩,透出一股不同寻常的冷寂。

晨曦初露,本应是宫人们穿梭忙碌、开启新日喧嚣的时分,如今却只见各宫甬道上稀稀落落的几个身影。往日洒扫庭除的宫女们,此刻皆低垂着头,脚步匆匆,手中的扫帚有一下没一下地清扫着砖石缝隙间的尘土,动作机械而迟缓,似被这压抑的氛围抽去了大半精气神。太监们亦是悄无声息,偶尔抬眼望向天空,眼中满是惶惑与不安,手中捧着的物事仿佛有千斤重,平日里轻快的小跑变成了沉重拖沓的踱步。

慈宁宫,飞檐斗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殿宇内庄严肃穆依旧,却难掩那股凝重的忧虑之气。太后端坐在凤榻之上,身着一袭深紫色绣金团寿纹的袍服,满头银丝被规整地盘于脑后,仅点缀着一支羊脂玉簪,更衬出她面容的苍老与憔悴。她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方的虚空,双手交叠在膝头,微微颤抖,岁月镌刻的皱纹愈发深陷,仿若每一道沟壑里都填满了对弘历病情的揪心。案几上的茶早已凉透,茶沫凝结成一层薄薄的膜,她却浑然不觉,身旁的宫人们皆屏气敛息,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惊扰了太后的思绪。良久,太后才缓缓回过神来,轻叹了一口气,那叹息声在空旷的殿内悠悠回荡,似是要冲破这死寂的禁锢,却又被无尽的担忧拽了回来。

承乾宫,陵容静静伫立在庭院之中,晨曦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她单薄的身形。她身着一袭月白绫罗长裙,外披一件浅粉色绣梅披风,未施过多粉黛的面容透着几分清冷与坚毅。自皇上染病,她便主动挑起处理各宫事务的重担,此刻,她的目光扫过庭院中忙碌的宫人,眼神中既有指挥若定的沉稳,又藏着深深的疲惫。太监们手捧一摞摞的账本、名册,在她身前身后小跑着,时不时停下脚步,候她指示;宫女们则忙着分拣各宫呈递来的物件,分类、登记,有条不紊,却又个个神色紧张。陵容轻轻抬手,接过一份膳食清单,目光快速扫过,秀眉微蹙,轻声道:“皇上如今卧病在床,饮食务必清淡爽口,又要兼顾营养。这上头的几味荤腥,暂且撤下,换些时蔬、菌菇,再命御膳房精心烹制。”语毕,宫女连忙应是,匆匆退下。她又望向远处,心中暗自思量着各宫的人情冷暖,如今皇上病重,这宫中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是风波骤起,自己唯有步步为营,方能护得这一方安宁,也盼着皇上能早日康复,再振朝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启祥宫,嘉嫔在宫室内来回踱步,她身着一袭金橘色织锦宫装,裙摆随着她的步伐沙沙作响,腰间佩饰相互碰撞,叮当作响,打破了屋内的寂静。一头乌发挽成高髻,插满了珠翠宝石,却难掩她眼中的焦虑。桌上摊放着各类医书,书页被她翻得凌乱不堪,她不时停下脚步,俯身查看书中所绘图示,口中喃喃自语:“这疥疮究竟该如何防治才好……”身旁的宫女们战战兢兢,有的手持艾草,正忙着在各个角落熏燃,试图以艾草的清香驱散疫病之气;有的端着铜盆,盆中盛满了熬制好的药水,用布巾蘸湿,仔细擦拭着门窗桌椅,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藏污纳垢之所。嘉嫔见状,眉头紧皱,呵斥道:“都仔细着些!若是漏了一处,引得疥疮蔓延,你们有几个脑袋担待得起!”宫女们吓得慌忙跪地,连连磕头求饶,嘉嫔却无心再理会,又自顾自地研究起医书来。

承乾宫的海贵人,此时正坐在内室的榻上,对着一篮针线活计发呆。她身着一袭鸭蛋青的素锦长裙,面容温婉,眼眸低垂,手中捏着一方未绣完的帕子,丝线从指尖滑落,她却浑然不知。听闻皇上患病,她的心便好似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疼得厉害。这些日子,她食不知味,睡不安寝,满心都是弘历的安危。想着往昔与皇上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的笑容、他的温柔话语,仿若还在昨日,如今却卧病在床,生死未卜,泪水便在眼眶里打转。可她深知此刻不是落泪的时候,强忍着悲痛,她起身走向妆台,打开一个雕花匣子,从中取出几锭银子,交到身旁宫女手中,轻声道:“你且去太医院,悄悄打听下皇上的病情,若有什么新方子、好药材,不拘价钱,务必买回来。”宫女领命而去,海贵人又重新坐回榻上,拿起帕子,一针一线地绣起来,那针脚细密,仿若将她所有的思念与祈愿都缝进了这方帕子之中,盼着皇上能早日用上,祛病消灾。

景阳宫的庆贵人,一大早就带着宫女们忙碌于宫室的清洁整理。她身着一袭水红色撒花长裙,身姿轻盈,行动间却透着几分急切。地上铺着的厚毛毯被卷起,宫女们人手一把刷子,蘸着皂角水,奋力刷洗,泡沫四溅,污水横流,庆贵人在一旁亲自监督,不时蹲下身子,查看地毯是否清洗干净。她边指挥边说道:“这宫中如今疫病横行,一丝一毫的污秽都可能成为疥疮的滋生地,务必打扫得一尘不染!”待地毯洗净晾干,又吩咐宫女们更换床帏被褥,崭新的绸缎被面绣着精美的花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希望这满室的洁净能为皇上祈福,让他快点好起来。忙碌完这些,庆贵人已是香汗淋漓,她抬手用帕子轻轻拭去额头汗珠,望向窗外,心中默默念叨着皇上,眼中满是关切与期盼。

钟粹宫的婉贵人,正坐在窗前的书案前,手中握着笔,面前摊着一本册子,册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宫送来的慰问物品以及人员出入情况。她身着一袭鹅黄色的宫装,头发简单挽起,仅插着一支碧玉簪,显得素雅恬静。她的笔触轻柔而沉稳,一行行小字写得工整清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以备日后查验。窗外,太监们在庭院中搬挪花盆,将那些过于娇艳、招虫的花卉移走,换上了淡雅的兰草、菖蒲,既能净化空气,又寓意吉祥。婉贵人偶尔抬眼望去,目光随着太监们的动作移动,心中却想着皇上的病情,暗自忧虑。她深知在这多事之秋,自己虽力量微薄,但做好分内之事,守好这一方宫室,便是对皇上最大的支持。

紫禁城的宫道上,巡逻的禁军身姿挺拔,步伐整齐,铠甲在日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芒,可他们的眼神中也透着一丝紧张。往日热闹非凡的御花园,此刻仿若被人遗忘的仙境,繁花依旧,却无人驻足欣赏。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似在叹息这春日的寂寥;湖中的锦鲤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却惊不起半点欢声笑语。宫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璀璨夺目,可那朱红的宫墙却似一道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将这宫苑的冷寂与外界的繁华彻底隔开。

养心殿西暖阁内,弘历依旧昏睡不醒,疥疮的折磨让他的面容愈发苍白,气息微弱。殿外,值守的太监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偶尔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惊恐与无奈。宫女们轻手轻脚地进出,更换热水、毛巾,动作如同鬼魅,生怕弄出一点声响惊扰了皇上。殿内的炭火明明暗暗,仿若随时都会熄灭,恰似众人心中那摇摇欲坠的希望。

此时的紫禁城,在冷寂的表象之下,各宫暗流涌动,众人怀着不同的心思,或真心祈愿皇上康复,或借此机会谋求私利,或在惶恐中艰难自保。但无论如何,这座古老的宫苑依旧承载着王朝的兴衰荣辱,见证着人性的复杂多面,而所有人都只能在这历史的漩涡中,等待命运的裁决,期盼着那病榻上的帝王能再次苏醒,驱散这笼罩紫禁城的阴霾,让春日的暖阳重新照进每一个角落。直至夜幕降临,紫禁城被沉沉的黑暗笼罩,宫灯在风中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芒,仿若点点鬼火,更添几分阴森。各宫门窗紧闭,偶尔传出几声压抑的咳嗽或低低的啜泣,旋即又被无边的寂静吞噬。巡逻的禁军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回荡,惊起栖息在檐角的飞鸟,它们扑簌簌地飞起,发出凄厉的叫声,仿若为这紫禁城奏响了一曲不祥的悲歌。而在这黑暗与死寂之中,众人依旧怀揣着那一丝微弱的希望,盼着黎明的曙光能带来转机,让这座古老的宫城重焕生机。

小主,

素心映烛,祈愿安康

紫禁城的春,本应是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可如今,重重宫阙都似笼罩在一层阴霾之下,透着一股压抑的死寂。宫墙巍峨,朱红的色泽在黯淡的天光下显得沉闷而凝重,飞檐上的瑞兽仿若也失了往日的灵动,凝望着这宫闱深处,似在叹息着什么。

宝华殿隐匿于宫苑一角,宛如尘世中的净土,平日里便少有人至,此刻在这清冷的氛围中,愈发显得庄严肃穆。晨光初透,淡薄的雾气还未散尽,殿门紧闭,铜环上凝着一层细密的水珠,仿佛连这无生命的物件,都在为宫中的变故暗自神伤。

婉贵人一袭素色宫装,衣袂轻拂,如踏霜而来。那宫装是极淡的鹅黄,恰似春日里初绽的柳芽,却又因多日的忧心,失了几分鲜活,略显黯淡。她未施粉黛,面容清瘦,眉尖微蹙,双眸含忧,恰似一泓被愁绪搅乱的秋水,唯有眼底深处那一抹执着,如暗夜里的微光,熠熠生辉。

轻轻推开殿门,吱呀一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仿若惊扰了沉睡的神灵。婉贵人莲步轻移,踏入殿内,一股馥郁的檀香扑面而来,袅袅香烟自巨大的铜鼎中升腾而起,在微光中萦萦绕绕,仿若为金身佛像披上了一层缥缈的纱衣。佛像慈悲含笑,俯瞰着众生,在这寂静的空间里,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抚平世间一切伤痛。

婉贵人先是恭敬地屈膝跪地,动作轻柔而虔诚,仿若生怕惊扰了这方神圣之地。她双手合十,举至眉心,微微仰头,目光虔诚地望向佛像,眼眸深处似有泪光闪烁,那是担忧与期盼交织的光芒。良久,她才缓缓俯身,将额头轻触在冰冷的蒲团之上,背部微微弓起,如同一朵在风雨中顽强坚守的娇花,默默倾诉着满心的祈愿,盼着上苍垂怜,护佑弘历早日苏醒,康健如初。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细碎的光影,落在婉贵人身上,仿若为她镀上一层圣洁的光晕。她仿若石化一般,静静跪着,时光仿若在其身上凝滞,唯有殿外偶尔拂过的风声,吹动树枝沙沙作响,似在应和她心底的呢喃。许久之后,她才慢慢直起身来,双手仍保持合十之态,目光却移向一旁供桌上的木鱼与佛珠。

婉贵人轻轻伸出青葱玉指,指尖触碰到那光滑木鱼,微微一颤,仿若被这木鱼承载的厚重禅意触动。她拈起木鱼槌,动作轻柔且迟缓,先是轻轻叩击一下,“咚”的一声,在寂静殿内回荡,仿若唤醒沉睡神只。接着,她便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敲击起来,节奏平稳舒缓,木鱼声与殿外风声、树声交织,谱成一曲空灵乐章,仿若要将满心牵挂与祈愿,顺着声波,送达天庭。每一下敲击,她眼神愈发专注,唇角微微下抿,尽显内心坚毅,仿若手中握住的并非木鱼槌,而是能为弘历驱走病魔的神器。

此时,殿外值守小太监忍不住悄悄探头张望,见婉贵人这般虔诚,不禁与身旁同伴低语:“婉贵人可真是赤诚一片啊,这些日子,日日前来,风雨无阻,只盼皇上能好起来。这宫里,似她这般真心之人,委实不多见咯。”同伴忙不迭点头应和,目光中亦透着几分感慨。

婉贵人沉浸于祷告之中,并未留意殿外私语。敲完木鱼,她又轻轻放下槌子,双手再次合十,对着佛像拜了几拜。而后,起身走向一旁香案,伸手拿起一束早已备好的香。那香乃她亲手甄选、精心制成,每一根皆笔直修长,裹着细腻香料,散发淡雅气息,仿若承载她全部心意。

她手持香束,靠近烛火,轻轻转动,看着火焰舔舐香头,直至燃起袅袅青烟。香烟升腾,婉贵人目光随之上移,眼中满是期许。待香燃旺,她将其插入香炉,动作庄重审慎,仿若安置稀世珍宝。插好香后,她后退几步,再次屈膝跪地,双手摊开于身前,掌心向上,仿若承接上天恩泽,为弘历祈求福佑。

殿内光影变幻,随着日光渐盛,温度徐徐升高,檀香气味愈发醇厚。婉贵人依旧跪地不起,汗水自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滴于蒲团之上,洇湿一小片。她仿若浑然不觉,身姿如松,坚守这份虔诚祈愿。偶尔,一阵微风拂过,吹起她几缕发丝,发丝在风中舞动,仿若纷乱心绪,却又被她强自按捺,专注眼前祷告。

不知不觉,已近晌午,宝华殿外喧嚣渐起,宫人们穿梭忙碌的身影偶尔闪过。婉贵人却仿若置身事外,沉浸于这一方净土,与外界纷扰彻底隔绝。又过了许久,她才缓缓起身,双腿因长时间跪地而麻木,身形微微一晃,身旁宫女见状,急忙上前搀扶。婉贵人轻轻摆手,示意无妨,她整了整衣衫,目光最后一次扫过佛像、香案与木鱼,眼中满是眷恋不舍,仿若与殿中神只做无声的告别。

迈出宝华殿大门,阳光洒身,婉贵人却未觉暖意。她仰头望天,蓝天白云依旧,心中阴霾却挥之不去。她深知,回宫之后,等待她的又是一场未知风云变幻,但只要弘历仍在病榻,她便会日日前来,倾尽心力,用这最质朴的方式,为他点亮希望烛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后数日,婉贵人依旧每日破晓即起,不顾路途迢迢,奔赴宝华殿。无论赤日炎炎还是风雨如晦,从未有过一日间断。每一次踏入殿门,她眼神愈发坚定,动作愈发娴熟,那份执着与深情,仿若能穿透宫墙束缚,直抵弘历病榻。

一日,墨云翻涌,仿若怒海狂涛,转瞬之间,便将那朗朗晴空吞噬殆尽。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宫墙内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树枝疯狂地抽打在宫墙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若奏响了一曲不祥的乐章。眼看大雨将至,宫女们面露难色,纷纷劝阻婉贵人:“贵人,今日天色骤变,风云诡谲,恐有不祥之兆,要不咱改日再去吧,这路上泥泞不堪,万一贵人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

婉贵人却不为所动,她紧了紧披风,目光坚定地望向宝华殿方向,轻声道:“便是雷霆震怒、风雨倾盆,我亦要去为皇上祈福。他如今昏迷不醒,生死悬于一线,我怎能因些许波折就畏缩不前?”说罢,她毅然踏入雨中,脚步未曾有过丝毫迟疑。

雨水倾盆而下,打湿她秀发,顺着发梢流淌,浸湿衣衫。她仿若浑然不觉,抱紧怀中香烛等物,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狂风数次险些将她掀倒,她便伸手扶住路旁宫墙,稍作歇息后又继续赶路。待她浑身湿透踏入宝华殿时,殿内僧人皆为之动容。

婉贵人顾不上擦拭身上雨水,径直走向佛像前,如往常一样跪地祷告。雨水从她身上滴落,在蒲团周围汇成一小摊水渍,她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却依旧清晰地在殿内回响:“上苍啊,求您睁开眼看看,皇上他是天下之主,心系苍生,如今却遭受这般磨难。求您大发慈悲,将这病魔从他身上赶走,还他健康,哪怕让我付出一切代价,我也心甘情愿……”

在这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婉贵人的祷告声仿佛穿透厚重云层,直达天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何为真心,何为不离不弃。而宝华殿内的香烟,在风雨吹拂下,依旧袅袅升腾,似在诉说着她无尽的经验,为这冰冷的紫禁城,增添一抹温暖而坚韧的亮色。

日子一天天过去,婉贵人的坚持从未有过动摇。宝华殿的青石板路上,已被她的足迹踏出一条浅浅的痕迹,那是她执着与深情的见证。每一次祷告,每一次叩首,每一次上香,她都倾注了全部的心力,仿若在与上苍做一场无声的交易,用自己的虔诚换取弘历的安康。

又一日清晨,婉贵人如常前来,却在踏入宝华殿的瞬间,发现佛像前的供桌上,不知何时摆放了一朵盛开的白莲。那白莲冰清玉洁,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仿若刚从仙境而来,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婉贵人心中一动,她深知这宫中并无野生白莲,定是有人特意为之。

她缓缓走上前,轻轻触碰那白莲,指尖传来一阵凉意,仿若一股清泉流入心间。婉贵人眼中含泪,她相信这是上苍给予她的回应,是对她连日来虔诚祈愿的肯定。此刻,她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仿若看到了弘历苏醒的曙光。

此后,婉贵人愈发坚定了信念,她不仅在宝华殿祷告,回到宫中,也时常对着窗棂外的天空默默许愿。她亲自下厨,为弘历烹制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尽管她知道这些食物未必能送进弘历的口中,但她依旧做得极为用心,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她的爱意。

她还让宫女收集清晨的露水,用干净的白绢蘸取,轻轻擦拭弘历曾用过的物件,她相信这样能为弘历祛除晦气,带来好运。婉贵人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丝毫张扬,她只是默默在背后付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弘历。

在这冰冷的紫禁城,众人或为权力,或为利益,各怀心思。唯有婉贵人,如同一盏明灯,在黑暗中坚守着真心,为弘历驱散阴霾。她的坚持与付出,如同春日里的第一缕阳光,虽然微弱,却有着穿透寒冬的力量,让人们在这宫闱的冷酷中,看到了一丝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