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拉拢英布

接着他又开始盛赞范增,明大局、识大体,体谅汉王发昏,促进山东诸侯团结,不使暴秦有可乘之机云云。

然后他再说,汉王和项王是义帝同时派出的两路伐秦军,又都是楚人,应该平等相待,相互谅解。至于河北汉军,并未侵占西楚的国土,怎么能为一个魏国而伤了同为楚人的楚汉两国和气呢?虽然贵使不是亚父的使者,也希望回国后能先把汉国的意思告诉一下亚父,毕竟亚父更有经验和全局观念,可以对项王有所劝谏。

这意思就是说项王没全局观念呗。

楚使哪能接受张良潜台词里对自家大王的暗讽,对其话语中不想归还魏国上党也很恼怒,就很不客气的依旧拿出上国对属国的傲慢态度对张良说,汉王归还魏国国土乃霸王诏令,这是不可商量的事情。并反讽道,霸王若是没有山东大局的考量,早就再次发兵伐汉了。现在只要汉王退回原国土内,已经是大大的恩典。

话不投机,这场“太牢”盛宴草草收场。

随后几天,刘邦以各种理由不再见楚使,招待上面别说太牢,就是“少牢”(即只有羊﹑猪的宴席)都没有,肉食只有猪肉。

《国语》中记载:“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即猪),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虽然仍提供楚使以大夫级别的饮食,可相比当初被汉王误以为是亚父使者而提供的“太牢”盛宴,其轻视之意不能再明显了。

就在楚使即将暴走时,刘邦再次召见了他,但也只是轻描淡写说了几句场面话,对是否撤出上党只有个“寡人尽力”的含糊承诺,然后连送别宴都没有,就把楚使打发了。

楚使这趟汉国之旅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回到彭城后,自然也不会听张良的话去先见范增,反而躲开范增单独见了项羽,把在汉国受到的侮辱以及汉国君臣的话添油加醋的禀奏了霸王。

_

“项王把金爵都摔扁了?”胡亥笑得前仰后合,差点儿从马上掉下去。

“呃,这只是传言,只是传言。”陈平抿着嘴乐了一下,连忙解释:“因楚使是单独奏报,所以无人亲见。”

“嗯,不知道刘邦在项籍身边有没有自己的细作……”

“这事儿显然不能由我等转告汉王,不然……”陈平放低了声音。

“废话!”胡亥没好气的骂道:“难道要我去告诉刘邦,我虽然对山东毫无兴趣,却在项籍的身边放了耳目?那刘邦肯定会想,他自己的身边是不是也有秦的耳目监视?”

信息化时代的今人与古人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今人重信息,重谍报网,胡亥可是拿自己的内库体己钱给姚贾来打造间谍网的。

骂完陈平,胡亥又忍不住笑了一阵:“哎你说以项籍那种有扛鼎之力的猛人,会把酒爵摔成什么样?会不会连殿中的地砖都砸碎了?”

陈平拿这个圣人一点脾气都没有。你说他精明成熟老练吧,他随即就给你展现一下孩子气。你说他吃喝玩闹不爱理政吧,他又一肚子鬼心思新花样,让公卿们忙的团团转。

“圣上,消息还说钟离眛已经被召回彭城,换了项庄去继续封禁大野泽。”陈平转移话题了。

“消息中有没有说钟离眛调回彭城的理由?”

“是以准备再伐齐国的理由召回的,而且项王还向九江国派出了使者,应是再次要求九江王布出军协助。”

“对了,那个出使西楚的汉使随何,从彭城出来后不是去了九江国吗?”胡亥虽说似乎是突然想起这事儿,但实际上他一直关注着英布的动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彭城直接去六城最便捷,但所过之地皆为楚境,显然逃不开楚国君臣的注意。所以随何是先回了雒阳,然后再从南阳郡经汉水入江水前往九江国的。”陈平解释着:“因为绕了一个大圈,现在应该刚到六城。”

_

原本因为“英布奉项王阴令而弑义帝”,刘邦就算希望英布能转投自己一方,但从“大义”的角度上也不便下手去游说招揽,因为英布既然经手弑杀义帝,就给他造成了一个大大的道德污点。若刘大爷不管不顾的把他招揽过来,不但因项羽弑义帝而得的大义之名没了,还会让刘邦自己得到一个只重实利不分好赖的名声。

但听了张良的分析后,刘邦改变了想法。

张良认为,义帝近臣是听刺客说的九江王奉项王阴令弑帝,但也不排除是人嫁祸栽赃给九江王,以转移天下人的视线。要说这事儿真的是英布奉密诏所为,那说明英布是紧跟项王的,可项王伐齐时诏他出兵相助,他为何却不亲自去了还仅派了几千卒做做样子?

刘邦反问张良,既然有刺客假冒英布之名的可能,那自然也有假冒项王的可能,项王阴令也是刺客说出来的。

张良又拿出一个理由。

刘邦取彭城过于顺利,彭城守军象征性的列阵抵抗了一下就跑了。虽说项王带走十万大军去伐齐,但彭城既然是西楚国都,守卫力量应该是最强。而且彭城附近仍有数万楚卒,刘邦带领数十万大军来伐的消息是绝对封锁不住的,彭城就算只有几天时间召集周围军旅,只要不是阵战而是坚守城池,也足够挺到伐齐楚军回师,但彭城守军却偏偏没有守城。

被大王的威名给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