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赘婿

偏僻小城,安稳静好,平城边防,却是大战小战不断。

新皇登基,朝纲未稳,忠臣良将稀缺。尤其拓跋武平趁大靖内变之际,频频犯境,朝廷急需将帅之才。

于是,皇帝陛下第一道政令,除了免去百姓三年赋税,就是特赦一批边关流犯。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文臣献策,武将驱敌。立下功劳者,官复原职。立下大功者,封官加爵。

沈长戈在代王进京前就已投其麾下,在与东元的几场战役中,冲锋陷阵,尽显英勇,很得代王赏识。

从正月到立秋,东元就像个调皮的小男孩儿。今天上你家地盘撒泡尿,明天上你家地盘拉泡屎。

斗来斗去,斗了大半年,都是几千对几千,一万对一万的小打小闹。超过一万五千人马的对战,都从来没有过。

而且,他打不过就退回自己家,等你以为没事儿了,他又出来聊骚一下。

五万大军都在平城,只和拓跋武平过家家式的打架,是很危险的。

只怕表面上东元用小战拖住大靖兵马,背后另有目的。离江上冻之后,北金强势挺进,希城只有拱手让人的份儿了。再说三年不打,四年早早干一架的西疆,若是听说大靖北方失守,又会蹦哒起来。

沈长戈给皇帝陛下去信,说了自己的担忧,并且提议,平城只留两万兵马,秘密调三万兵马藏匿在希城与平城交界的松岭。

等到入了冬,若是北金生事,也不至于让希城的两万人马,孤军奋战。

同时要派有能者前往西疆坐镇,带一万兵马即可。有三万人马驻扎荣城,既可做希城救兵,也可随时支援西疆。

京城还剩三万兵马……

皇帝陛下盯着信纸,沉思良久。

大靖共有十四万兵马,被沈长戈安排得明明白白。

大靖朝需要这样的将帅,出身干净,不懂阿谀奉承,不乱攀关系,全凭才干立住脚跟……

就像过世的老皇帝,绕开权贵子弟,钦点沈长戈为武状元。得知他立功,即刻封赏,恨不得马上委以重任,新皇帝也是一样的心思。

老百姓只知道,代王仁德,重振朝纲。奸臣们只知道,未公公相助,代王得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大靖建朝一百多年,皇亲官僚,盘根错节,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平衡之术练不好,后果很严重。

他这一辈还好说,没有兄弟,也没有侄子与他争皇座。他的儿子们可没有他的好命,内忧外患一起来都有可能。

唯恐多年之后再次生乱,他要早做打算。

新皇不满三十八岁,膝下只有一个嫡子,不满七岁。三个庶子,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十岁。

其中年龄最大的庶子母家,握着他在平城起势的大半数兵马。不是他偏爱侧妃要放权,而是老皇帝怕他争皇位,有意打压,赐婚的正妃娘家是纯纯正正的文臣。

代王的野心勃勃,得不到抑制和满足,只能谋算着娶小纳妾,靠自己苦心经营,建立了强硬又庞大的姻亲关系,各方得益,才能顺利登位。

然而,成事之后,让庶子压嫡子一头,不利于朝堂稳固,也让皇帝陛下的爱子之心百般难受。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嫡长之争从未停歇。儿子们他都爱,但总有个轻重多少。

眼前看来,他最爱的嫡子,根本不是庶长子的对手。就算小儿子无心皇权,大儿子和他的母家势力也不会给他活路。

所以,作为父亲,要早早为他最爱的儿子铺路。

稀释庶长子母家和高家的兵权,刻不容缓。扶植沈长戈为朝廷新贵,别无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