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这么一说,就更合几个舅舅的胃口了,拉着他又喝了起来。
最后,还是姥姥胡巧珍把舅舅们骂了一顿,才算是勉强结束了这场酒局。
张曙光没有厚此薄彼,在姥姥家也说了可以收购山货的事情,姥姥一家听了自然欣喜万分。
解放前姥姥家就开始做豆腐,几个舅舅也做过走街串巷的货郎,骨子里就有做生意的基因。
现在停掉豆腐坊,安心下地挣工分,也只是因为粮食短缺,豆子很难收购的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到张曙光说,山货可以换钱,也可以换粮食或者布料之类的东西,整个苏家都在蠢蠢欲动,恨不得现在就进山。
喝完了酒,张曙光的脑袋昏昏沉沉的,在表哥床上睡了半下午才醒了酒。
张曙光起来的时候,姥爷和四个舅舅已经起来了,正在堂屋里和娘说话。
弟弟妹妹不在姥姥家,跟着几个表侄表侄女出去玩了。
六七十年代,不存在不放心孩子出去玩的情况。
能在孩子出门之前,交代一句别去河里玩水,就算是细心的家长了。
“大外孙醒了?口渴了吧?赶紧过来喝口水。”
张曙光坐在姥姥身边,端起一碗热水,小口小口的喝着。
等弟弟妹妹玩得满头大汗的回来,太阳也快落山了,张曙光询问了母亲要不要现在回去。
“回什么回?吃了晚饭再走。”
不等苏红开口,姥姥就拦了下来。
闺女好不容易来一趟,老两口想要多留一会。
晚上,又炒了熊肉和鸡蛋,还用山货做了个汤,席面不比中午的差。
“姥姥,我们一共也没拿多少肉,您留着慢慢吃就好,非要一天吃完啊?”
老苏家人多,老两口对所有儿孙都一视同仁,自然不会做出开小灶的事情。
两顿饭,把张曙光带来的熊肉给吃了个七七八八。
“让你们把东西带回去你们又不肯,索性咱家就改善一下伙食,敞开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