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吴太极拳讲解

左右搂膝拗步,沉肩坠肘,两手同时下落至面前翻掌,掌心向里。

左转身,右手拉至右耳侧,左手下落对拉至左胯前,抬左脚正东上步,左手搂膝至胯侧,右掌前(东)穿掌至尽头时塌腕斜推掌,左弓步。

右掌左摆至左腋窝前,左掌向前向上摆至左耳侧,右脚上步,右掌搂膝至右胯侧,左掌前穿后塌腕斜推掌,右弓步。

左掌右摆至右腋窝前,右掌向前向上摆至右耳侧,左脚上步,左掌搂膝至左胯侧,右掌前穿后塌腕斜推掌,左弓步。

手挥琵琶,身体后坐,右手随身体带回下落至胯前,左手从胯侧上提至左胸前,同时左脚尖翘起。

右转身抱球,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右脚跟步,与左脚平行且与肩同宽,身体转正向东,同时翻转抱球,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左手上托过头,右手下按至右胯前。

在民国时期,吴氏太极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武术界交流频繁,吴鉴泉及其弟子们积极参与各种武术活动,与其他流派的武术家相互切磋、交流经验,这不仅促进了吴氏太极拳的发展,也使其在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传统武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吴氏太极拳作为优秀的传统武术流派,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吴氏太极的架势相对较为紧凑,步幅较小,身体重心较低。这种架势使得练习者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同时,紧凑的架势也便于练习者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练习,适应了不同的环境需求。

吴氏太极强调以柔克刚,以柔化力。其动作轻柔缓慢,连绵不断,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在练习过程中,注重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配合,通过柔和的动作来化解对方的力量,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这种以柔化为主的特点,使得吴氏太极不仅具有很高的技击价值,还具有很好的健身功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氏太极的身法讲究斜中寓正,即身体在保持一定倾斜角度的同时,要保持中正安舒。这种身法既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又有利于身体的灵活转动和发力。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需要通过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姿势,来实现斜中寓正的要求,从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