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超远在一旁做着鬼脸:“姐姐不嫁人,羞羞羞!”
秋蝉听着家人的话,心中越发烦闷,却又不知如何反驳,只能气鼓鼓地自我生气。
在这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村落里,女孩子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着,一旦到了适婚年龄还未出嫁,各种恶意揣测便如潮水般涌来。
村民们简单而粗暴地判定,这样的女孩必定有问题,大概率是患有精神病之类的毛病。
他们才不会去关心女孩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在他们狭隘的认知里,身为女子,嫁人就是天经地义的使命,不嫁人简直就是违背常理,是不可理喻的病态。
除了这个他们认定的所谓“理由”,其他任何解释都被视作狡辩,一概不被接受。
所以,当秋蝉勇敢地说出自己并无嫁人的想法时,家里人瞬间如临大敌般地表示反对。
他们深知村子里的风气,也害怕那些闲言碎语会如影随形。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与乡村舆论压力之下,秋蝉的家人决定从根源上杜绝她这种不婚的念头。
无论何时,只要秋蝉鼓起勇气说出自己不想嫁人的想法,亲人就会像听到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语一般,立刻站出来强烈反对,紧接着便是长篇大论的教育。
爸爸会板着脸,严肃地讲述家族的声誉与传统的重要性;妈妈则会苦口婆心地诉说女人一生的使命与归宿;哥哥也会在一旁附和,强调她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家人这般反复的灌输与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下,秋蝉渐渐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也开始认为女孩的最终归宿似乎确实就是嫁人。
岁月悠悠,秋蝉在时光中渐渐出落得亭亭玉立。黄母看着女儿已到适婚年龄,心中便开始盘算起她的婚事来。
一日,黄母特意寻来村里消息灵通的媒婆李大妈,脸上堆满了笑意,热切地问道:
“李大妈,您在这村里人脉广,有没有家庭条件好、模样周正的适婚男孩呀?给我家秋蝉介绍介绍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