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闲话家常

再怎么说,平时随意归随意,可既然长辈如此重视,做晚辈的这点礼数还是要有的。

那边原本注意力全在火炉上的夜遐迩也不着痕迹的侧了侧身子,耳朵就很明显的朝着弟弟一边偏了偏,显然也是好奇这个从见面就让人心生近意的老寨主到底是因为什么事,连得语气都变了一些。长辈如此,小辈出于礼貌都要细心一些。

夜遐迩笑道:“您这话说的见外了不是,跟着二妮叫您声爷爷,还怕您老不答应哩。”

扶着那根权且叫做拐杖的树杈,年逾古稀的老寨主那些条皱纹渐渐舒展,并没有回应夜遐迩的客套话,而是缓缓道:“你们都是富贵人家出来的孩子,还能毫不嫌弃的和我们这帮子人打交道,我本就不该多问。”

抬手制止了夜三更的欲言又止,老寨主继续道:“年轻的时候也想着出去闯闯,看看外头的花花世界,就在这附近几个州里瞎折腾。也没混出个什么名堂,倒也是听了不少厉害的人和事。三四十年前了吧,听说过有个厉害的人物,咱也不知道是不是吹嘘,说什么打遍天下无敌手,就是你们口中的那一座江湖,让他一个人搅得天翻地覆。那时候也有着一把子力气,就不知天高地厚的想跟人会上一会,可真是笑掉大牙啊。”

真就如同闲话家常,老寨主说的话都是毫无连贯的没头没尾,想起什么就说什么似的,扯东道西。他仍是絮絮地讲着自己年轻时的所见所闻,就像是儿孙承欢膝下时听他们讲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小主,

“后来在风陵渡当过一阵子船工,又听说那位厉害的人物,在北夷子进犯咱们京城之际,力挽狂澜,那可真是了不起。那些年,有好些个说书唱戏的天天的扯开摊子说道这些事,耳窝子都听得起了茧子,有句话说的我到现在都记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咱也不是那种有学问的,就觉得这话夸人,那得是顶了天的厉害。对是不对?”

自然知道老寨主口中所讲的人是谁,夜三更与夜遐迩此时里也不知道该不该接话。

老人也没想着能得到回答,看向姐弟俩呵呵笑道:“亓城主昨夜里派来的那位大人要是不说,我是万万不敢相信,你竟然是夜王爷的孙子。”

略作停顿,老人继续道:“要是我还没记错,应该是三年多以前,还是寨子西边大牛家去亓城主庄子里送货回来讲,说是京城里来了一男一女找亓城主寻人,就是一个挺壮实的男人跟一个挺小巧的妇人,不说名字也不讲缘由,就是满城里的打听,打听的是个什么背刀的姑娘,和一个负伤的小青年。”

说到此处,老寨主眼睛就看朝向了门口那件粗布包裹的物件。

“大牛那家伙,生了个男人身子,长了个娘们的嘴,一天到晚就好东家长西家短的絮叨,跟亓城主家的下人好一顿打听,说是一个被称作牛大人,一个被称作洛大人,找的是夜王爷家的孙儿和孙女,据说在京里杀了人,当今圣人都快要气疯了。”

只是紧接又收了笑意,很是纳闷道:“不过有个事我就是想不通,你们两个到底是犯了什么事,连夜王爷那么大的本事都护不住你们了,找人都找到这里来了?”

其中过多的隐情自然是不方便说出来,夜三更偷眼瞧瞧姐姐,夜遐迩倒是乖巧得很,拄着膝盖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夜三更含糊其辞道:“我俩跟家里拌了几句嘴,赌气下就离家出走,之后在京陲惹了些不太好解决的麻烦,这些事赶到一起,这不就跑出来了,东躲西藏的到现在。”

也是活了这么久、见过那么些世面的老人了,夜三更模棱两可的几句话说了个大概,可也等于没说,老寨主心里明镜似的门清着呢,知晓他们这是不愿意说明,便也不追问,道:“昨夜里亓城主派来的人一离开,我就开始琢磨,想过来想过去,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你说在京城杀人,皇帝老儿眼皮子底下啊,就这么让人给跑了,那么多厉害的人物竟然都还没抓住个受了伤的,这事说出去可不太能让人相信。这说明啥啊?还不就是压根没想着抓人啊。你俩说我讲的在不在理?”

其实如这位老人讲了这么些,从最开始聊着二狗,之后又对那王朝异姓靠山王的夸赞,到最后询问姐弟俩当年发生,再到现在这句问话,夜三更也差不多猜到了他的大概心思。

夜三更又瞧了瞧自家姐姐,平时里数她话多,此时里竟如此安静,夜三更就回了个“在理”。

“我们这个岁数啊,也就图个…”终是回归了正题,一手抚着那缕灰白胡子,老寨主喟叹一句,“承欢膝下吧。”

“水开了。”老寨主前言不搭后语的紧接说道。

炉子上水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莫说夜三更和夜遐迩没有注意,二妮也是走神到发呆,不知道想的什么,眼下手忙脚乱的将水壶挪到一边,热气熏着手,赶紧左一下右一下捏捏自己耳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