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三年乞丐,三年撞钟的朱元璋

偶尔有几文钱收入,有的时候是一碗薄饭,大部分时候是一通臭骂和N个白眼。

所以他没饿死。

朱重八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为了活命讨饭不磕掺。

在生命面前,尊严算什么。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置之死地而后生。

天为被,地为床,风餐露宿,晚上群星陪睡。

朱重八看着漫天星空,心里颇为感慨,还是儿时那段放牛娃生活最幸福,虽然吃不饱但是饿不死,家人也还在,还不用乞讨,不用颠沛流离。

朱重八也不是一路上都是傻傻的讨饭,他是个细心的人。

一路上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他都细细的记下。

在讨饭的路上,还结识了一群小伙伴(讨饭的)。

这一路风尘,一路艰辛,一路讨饭,就过了整整三年。

讨了三年饭,朱重八终于准备回皇觉寺了。

到了寺庙后,朱重八抓紧时间学习。

庙里有很多藏书,对于已经见识过无数风土人情的朱重八来说,这些知识理解起来并不难。

他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书本里的知识,如同老鼠进入米缸。

除了每日学习外,他依旧需要做很多杂活,不过这个时候的朱重八不算是新人了,他也算有点资历了,所以工作变成了撞钟。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一撞就又撞了三年。】

三年乞丐,三年撞钟。

生活多姿多彩。

【转折在至正十一年。

这一年,十七万劳工在修黄河堤坝。

原本想着修好堤坝或许能够缓解民间怨愤的宰相脱脱,是个好的理论家,但他可能低估了大元官员的贪婪程度。

发放的修筑黄河的工钱被各级官员克扣,民工的粮食被层层盘剥。

官员们随意到乡村征徭役,张嘴就是服徭役,也不管徭役指标,就是要人,实际上是要人吗?

不。

是要钱。

不想去的不就得给官老爷们交钱么。

又可以从百姓这里捞一笔。

在河道上忙忙碌碌,还吃不上饭的民工们终于反了。

他们在河道上挖啊挖,挖出来了一块有一只眼睛的石头。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当然,这不过是造反前的老把戏,用这种仪式感的封建迷信挑动大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