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笑着说道,信心满满。
“行!反正也没办法了,就按刘贤侄说的去做!”
徐平最终拍板,刘明和周县丞、孙师爷兵分两路,刘明去说服冯家,周县丞、孙师爷以感谢的名义宴请那些捐粮的大户们。
这个时候,冯胜应该是在书院读书,刘明骑着马一溜小跑来到了书院。
经过这几天的练习,他终于能让马儿跑起来了,虽然跑得不快。
不过,到了书院,还没来得及找冯胜,就被赵夫子逮到他的书房去了。
“刘明,听闻你现在生意做得不小,赚了不少钱财,又是修路又是收留难民,扩建工坊的,好的很呐。”
赵夫子坐在书桌后面,轻抚着他的山羊胡,语气有些严厉地说道。
【夫子这是什么情况?生气了?是了,可能是因为最近学堂来得少了。】
之前说家里揭不开锅,没有房子,不能来上学,现在啥都有了还不来,赵夫子能开心就有鬼了。
特别是在上次两个书院比试之后,赵夫子对刘明寄予了厚望。
见他天天忙于商贾之事,自然是心中不快。
“夫子,那些难民吃不饱穿不暖,太可怜了,我想着能帮一些是一些。”
猜到了原因的刘明陪着笑脸说道,故意避重就轻。
“再怎么样,也不能把学业荒废了,只有科举一道才是正途!不要把心思放在商贾之事上,那只是微末之道。”
赵夫子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可惜他面对的是一个来自21世纪的灵魂,说了也是白说。
刘明知道,不说服赵夫子,以后没有那么容易逃课。
“夫子,我们考科举是为了什么?为了功名利禄还是为了将来造福一方?”
“自然是造福一方,为了功名利禄,那你趁早回家!”
赵夫子不客气地说道,在他看来,刘明经商的行为就是逐利。
“你看,我现在做的事情,这么多难民受益,别的地方难民时常冻死、饿死,我收留的难民能吃饱不挨冻,这不也是造福一方吗?难道造福一方必须要等考到功名之后吗?”
“那……那自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