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神中没有怜悯,而是一种见惯了的冷漠:
“纪先生可曾知晓,灾区死了这么多人,为什么见不到这些人的尸骨吗?
云州府外的城隍庙就有一口锅,隔三差五就会煮一锅肉。
你说麸糠是给牲口吃的,但你知不知道,只要能活着,麸糠都是好东西!”
和珅的话,让纪晓岚大为震惊,一方面是震惊灾区的百姓居然生活的如此艰苦,另一方面方面……
“这话出自和大人之口,真是令人震惊!”
乾隆麾下有两大重臣,一个是智商爆表的纪晓岚,另一个则是拥有逆天级别情商的和珅。
纪晓岚很迂腐,这或许就是聪明人的通病。
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有一种世人皆睡唯我独醒的傲慢。
和珅不喜欢纪晓岚,他也不是没想过彻底搞死纪晓岚。
比如之前在戏院,和珅劝说乾隆回京。
再比如知道干不掉纪晓岚之后,和珅果断的让纪晓岚回京教小贝勒读书,从而切断纪晓岚的政治生涯。
但纪晓岚也不傻,借着鱼行舍身救主,成功获取了乾隆的好感。
更是在第二次戏院与皇上见面后,双方成功达成了合作。
当乾隆命令自己留守云州府,而自己却跟着纪晓岚一起跑去燕城的这件事情被知晓后。
和珅就明白,纪晓岚官复原职是必然的事情。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和珅不想被纪晓岚咬,所以他这次是来讲和的。
但政治不是过家家。
你打我一巴掌,我道个歉,然后这件事情就过去了。
想要让纪晓岚不找自己麻烦,和珅只能和对方讲道理。
而到了他们这个层次,这个智慧的高度,
所谓的讲道理,更像是一场论道!
以我自身的道,去撕裂你的道,这是一场见不到刀光剑影的厮杀,但却无比凶险。
稍有不慎,整个人的精气神便废掉了!
所以在面对纪晓岚指责的时候。
和珅摇了摇头,他平静的看着对方:
“你当然震惊,你只是一介书生,只会坐在书斋里手捧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
纪晓岚不服,拍着桌子愤怒的吼道:
“当朝着不公,自当抨击。”
但下一刻,和珅平静的一句话,直接堵住了纪晓岚的嘴:
“然后呢?你骂了,灾区的问题解决了吗?”
纪晓岚眉头一皱,下意识反驳道:
“我看过账册,朝廷发放的钱粮。
虽然不够,但也足以度过一段时间,而且秋收的粮食马上就要送往粮仓,到时候便可以解决灾区的问题。”
纪晓岚的想法是好的。
他查阅县志,对照朝廷发放的粮食,考虑到这次灾情的受损情况,以及后续的家园重建。
最终制定了一个较为完美的方案。
而且纪晓岚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这个方案进行。
灾区的问题,很容易便能解决。
但和珅却摇摇头,问了纪晓岚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纪先生,你说得轻松,你知道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吗?征大小金川,平准噶尔部,哪一项不要银子?”
对于和珅的辩解,纪晓岚摇摇头,他看着和珅的眼睛
“和大人,我看过账册。”
和珅眉头一挑,做了一个但说无妨的表情:
“所以?”
深吸了一口气,纪晓岚的表情十分认真:
“你说过,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
原本可以救活一个人,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但这一斤口粮进了薛大老板的店,出来的却是一斤麸糠!”
纪晓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你可以说他不会做人,但绝不能说纪晓岚这个人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和珅说的国库问题,纪晓岚难道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所以才会说等秋收之后,从其他地方调集一些粮草。
除此之外,就算粮草不足也没关系。
纪晓岚是一个擅长举一反三的大才。
虽然他不喜欢和珅说的话,但有一点没错。
如果到了人吃人的程度,给牲口吃的麸糠,的确是好东西。
倘若将赈灾的口粮,全部变成麸糠?
足足多了三倍的物资,足以让这些灾民挺到来年庄家的第一批成熟!
纪晓岚愤恨的,不是这些官吏将口粮变成麸糠。
如果是为了救活更多的灾民,这一切情有可原。
甚至纪晓岚要上奏皇帝,赞赏这位官吏当机立断,灵活多变。
纪晓岚真正愤怒的,这些官吏灵活是灵活了,但心思却不在灾民身上,而是在养肥自己的这件事情上下足了功夫。
和珅的诡辩被纪晓岚拆穿。
但他的神色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依然神色如常的看着对方:
“纪先生想说什么?”
深吸了一口气,纪晓岚眼神决然。
他就好像坐在堂上的刑司,将燕城的这件事情拍板定案,给出整件事件的最终判决:
“若没有燕城大大小小的官吏侵吞赈灾粮款,这里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和珅点了点头,笑着将杯中最后一口酒饮下:
“没错,我承认。”
而看着和珅此刻,仍然是一方平静的模样,纪晓岚不由的皱起眉头:
“和大人,我很疑惑你为何如此坦然,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羞愧吗?”
和珅拿起金酒壶,给纪晓岚倒了一杯酒。
他思索着,问了纪晓岚这样一个问题:
“纪先生,救民如救火,这句话我想你应该知道,但你知不知道还有一句话叫做救民先救官?”
纪晓岚眉头一皱,眼神带着几分疑惑:
“和大人,你这是何意?”
拿起面前的酒盅,和珅打量着眼前的纪晓岚。
他摇着头,相较于纪晓岚的慷慨激昂,步步紧逼,和珅的反应一直很平静。
两人是争吵,也是在论道。
纪晓岚是标准的理想主义者,在他的世界里,国家有法度,只要按照法度运行,就能让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但和珅不一样,他是标准的实践主义者。
律法是框架,这本是和珅应该遵守的东西,
但经过这些年的磨砺,他整个人已经悟了。
现在的和珅,深刻的意识到,只有挣脱了这些框架,这些束缚,才能更好的治理这个国家。
所以在纪晓岚问他,
为什么不救民于水火的时候?
和珅摇摇头,他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纪晓岚的面前。
在被纪晓岚步步紧逼之后,一直在保持风度的和珅,此刻开始亮剑!
他的第一剑,便直刺对方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