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就好像水一定会往低处流淌一样。
一些看似的巧合,实际上都是必然的结果。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乾隆皇帝执意要去找汉人生母,福康安会怎么做?
答案是肯定的,不管福康安是否同意,最终他都要去燕城!
原因很简单。
虽然去不去都是一个死。
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去了也就死几个人,暴怒的皇上虽然会痛下杀手,但大家毕竟是亲人,皇上不可能斩尽杀绝。
别的不说,富察皇后的女儿,固伦和静公主还活着呢。
清官难断家务事,权力到了皇上这个层次?
很多事情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
别说是诛九族,就算是诛三族,也会将皇上算进去。
但如果不去?
以太后为首的这帮人一定会针对富察家。
这些人可不会顾虑什么亲情,况且双方从一开始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
皇上只有一个,最多能统治一甲子。
但家族却能存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到时候完蛋的一定是整个家族。
是死几个人?还是死一群人?
这个选择,福康安还是能分清楚的。
需要明白的一点——
太后=镶黄旗≠富察家族。
相较于皇上,福康安其实更惹不起太后。
但如果和珅死咬着不松口,就是不去燕城?
福康安也拿他没办法。
毕竟和珅也不是什么小卡拉米。
甚至严格来说,和珅的力量是要强过以福康安为首的富察家族。
富察家族代表不了镶黄旗,和珅也代表不了正红旗。
两人同时是皇上最宠爱的大臣。
但相较于福康安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和珅在政治方面的能力更强,影响力也更大!
更重要的一点,镶黄旗背后的人是太后,而正红旗背后没有太后!
这也就意味着,和珅在正红旗的影响力,要远超富察家族在镶黄旗的影响力。
而且有皇上的口谕,和珅也有正当理由拒绝前往燕城。
基于这种情况,福康安想要离开云州府?
只有抗旨这一种办法!
但抗旨就要杀头,作为一名冉冉升起的武将,福康安不想死。
所以他才会找和珅,希望对方能主动帮自己分担一些压力。
不过很显然,聪明的和大人不愿意蹚浑水。
不过,该有的帮助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