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散修虽心中发急,但这时也不得不听老道士的,先帮眼前的这个书生解决问题。

赵散修其实也挺纳闷,不知道自己为何心急,他没什么效忠朝廷的心,但却莫名其妙关心着朝廷,害怕把老道士请去的晚了,余将军那边会出岔子。

老道士则不急不慢带着徒弟,随书生来到一处宅子。

书生将老道士几人请到屋子中,急匆匆安排好茶水。书生正想将自己的遭遇与老道士讲明白,但见老道士摆了摆手,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说:“不用说了,贫道都已知道!”

………

书生也是陈家庄人,姓陈,名良,家境并不富裕,读书也没什么成就,几次落榜后,陈良也知自己不是做官的料,便放弃科考,闲在家中。

陈良虽没什么大才,但好在脑子不错,文笔可以,平常除了给几户人家抄抄书外,还另找了一份创作话本子的营生,平日里没事写些志怪小说,送到书铺去,印刷贩卖,倒也能赚些小钱不至于挨饿。

只不过越到后来,陈良的灵感就越发的少了,整日里心事重重,为了编一篇新文章绞尽脑汁。

某日,陈良将笔墨准备好,纸张摊开放在桌上用镇纸压着,毛笔蘸饱了墨汁静置在笔架之上。

一切准备妥当,陈良就开始了绞尽脑汁的幻想,他左思右想,一会仰头,一会低头,时而站起踱步,时而坐下叹息,最终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江郎才尽了。

推开屋子的门,他走出屋子打算出去散散心,寻找灵感。

行了一段路,正巧望见在不远处的树荫底下坐着几个无事闲聊的老太太,陈良见状走了几步凑近几人,随便寻了处地方坐下,竖着耳朵静静听几位老太太的闲聊。

几个老太太也不管旁边来了个大活人,依旧你一言我一语说着闲话。

一个老太太说:“你们几个听说了吗?镇子上那个李大牛死了!”

“呦,多好的一个孩子呀,怎么就突然死了呢?”另一个老太太问道。

“唉……听说是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姑娘,溺水死了!”

“呦,那个姑娘呢?救上来没有?”

“听说是救上来了,不过也是个没良心的,当着大伙的面跑了!”

陈良坐在一旁,听到这里,眼珠一转,脑中瞬间有了灵感,接下来的谈论内容他一句没听,全在脑中构思自己的那一点点灵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须臾,他站起身子飞也似的奔回家中,来到桌前拿起笔,在摊开的纸上刷刷点点写了起来。

期间他思如泉涌,不到半个时辰便写完了一篇稿子。稿子的大致内容是李大牛为救落水的姑娘溺水而死,姑娘不懂感恩,被救后不管救命恩人死活径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