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兵部从解试到省试都是主持机构,王庶对于此次武举的选拔非常了解。
“同比文科科举,武举殿试的人数太少,不符合我大宋文武兼备的国策。朕以为从下届武举可酌情增加人数,杜绝裙带与官宦相护,减免武举考试费用。朕希望下届参与殿试的武举可到五十人左右。”
赵构显然对于这参加殿试的十几人的人数非常的不满意。
而武举考试是最容易产生裙带关联和利益输送的,赵构可以说从中也看到了弊端之所在。
“朕以为,韩卿与王卿会同礼部尽快拟出武举考试的方略细则,可将选拔方式、风纪监督与选拔人数等等一一详述,尽量减免用度。待朕阅览后可成为下次武举考试之规则。”
赵构虽然提出增加武举数量,但武举毕竟不同于文科科举,武举参与的人数本身就偏少,并且大宋参与武举的费用非常之高,因此让很多家境贫寒的武举子望而却步。
面对着这区区十几号武举,赵构心中很不是滋味,军务的荒废由此可见一斑。
自己之前过于看重现有的军力整合,却忽视了武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长此以往还是会造成无可用之将帅。
“臣等谨遵圣训,定当速速拟出方略以供圣阅!”韩世忠与王庶连忙回应道。
他们从赵构的话语中明显感觉到了官家有些不悦,仓促之中的武举考试也暴露出了大宋武将人才的危机。
“既然如此,那便速速着手。此次武举省试前三名都是谁?”赵构问道。
“前三名分别是魏胜、孟安、邵宏渊。其中魏胜武艺第一,程文第二。孟安武艺第二,程文第三。邵宏渊武艺第三,程文第一。”
“三人皆为现役军中低阶武官,因听闻官家军制革新与北伐宏愿,便与军中主帅商议辞军而参武举。”王庶回禀道。
这三人都是在各个军中效力得到低级别军官,或许是被赵构一心北伐的大志所吸引,或许是为了有个更好的未来,便是辞军而积极参与武举考试。
“好,既然如此,便先行武艺比拼吧!”
赵构的一句话便拉开了武举殿试的帷幕。
武艺的比拼分为马步射、弓步射、抡使刀枪器械等几项比拼,综合得分最高的便是武艺的第一。
“第一项比试,马步射!”
王庶一声令下,便开始了第一项的马步射的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