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甚深,把祖宗之法看得非常的重要,把声誉和名利看得比江山社稷还重要。
面对着变法便只剩下空洞的道德说教,不切实际的完美追求,就把治国平天下的神圣职责变成了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
最终这些守旧派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绊脚石,将本可日渐中兴的大宋推向了一汪死水之中。
“周卿所言不无道理!从吴起、商鞅变法,再到我朝熙宁变法,无一不是在逆境中前行。但凡革新难免触及朝臣私利。或许是政治私利,或许是钱财私利,但凡种种私利皆可成为阻拦变法的利刃。摒除个人私利,以朝廷大局为重,方能将变法推向成功。”赵构说道。
难得这些候任地方官员能够如此高的认知和格局。
虽然这些人没有入朝为官,但看到变法的站位同样非常的高。
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对于变法持怀疑态度或者反对意见的注定是大有人在。
这些候任的知府知州们,怎么样破除反对的棋局,不仅仅考验这他们的智慧,同样考验着朝堂这些宰执们的智慧。
当年王安石用他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思想,去挑战传统守旧的士大夫们的时候,显然是低估了他们的实力,从而最终败下阵来。
“三位爱卿之言,各有各的领悟。朕以为皆对变法要义领会颇深,然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来推行变法。”
“诸位皆为州府之父母官,革新变法是国策,但不是全部。政令、民政、吏治、审决讼案、稽察奸宄、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职责。同时配合军务之事亦不能落下。”赵构所说不无道理。
府州的事务繁杂,并且关系错综复杂。
主官必须对各项制度都能够非常清晰明了的掌握,才能真正的去治理好一方之地。
“太祖立国之初,便是与文官共治天下,重文抑武变成国策。然今时不同往日,一味抑武恐难护朝廷周全。文武兼备方是眼下我大宋朝之根本所在,文武之道不可偏废。”赵构动情的说道。
毕竟太祖赵匡胤经历过五代的战乱,深知藩镇割据对朝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