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朕有一疑虑。目下海盐产量低而利润高,如若将来海盐晒制技艺提升,产量大增,如何保证还有如此高的利润?”
赵构对于海盐晒制工艺不甚了解,但海盐的利润还是非常清楚。
只是产量低和高利润又似乎有些矛盾,类似后世的供求关系一般。
眼下大宋的盐产量是建立在井盐的基础之上,海盐产量非常小。
如果海盐产量高则会冲击井盐的价格,更会因为供应量大增而影响利润。
“官家所言甚是。臣亦有对策!一则是制定盐法实施专卖,以保证盐价和盐税。二则诸如大理西南夷以及海外皆有缺盐之困,富余之盐皆可销往各地。”
赵鼎的应对不得不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制定盐法让盐专卖,不会因为产量而冲击盐价,从而不会影响税收。
而海盐晒制带来的高产量可以销往内陆缺盐地区,海外缺盐地区也同样有需求。
因此赵鼎的方法既能防范高产量带来的价格波动,还能扩大宋盐的对外贸易。
“如此看来,此时赵卿已有充分对策。看来此二策如若实施得当确实可解国库之忧!”赵构说道。
解国库之忧?
赵鼎提出的这些方案深深的打动了赵构。
眼下遇到的财政困局居然被他三言两语就琢磨出了个大概,并且都有一定的基础,实施起来并非难事。
市舶司从唐朝时期再到太祖时期就已经设立,曾经也是一度辉煌。
最重要的是大宋的手工业非常发达,正好满足海外的需求。
因此只需要在方略上做出计划,然后朝廷在人员和政策上多支持,海外贸易这一块基本上很快或许很快就有成效。
至于海盐,自商周时期便有晒海盐的技艺,只是囿于产量且耗费人力,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实施。
如果一旦突破晒盐工艺的限制并能够提升产量,光海盐的低成本所产生的高利润则能够大宋国库源源不断得到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