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张浚历来主战,可以说是处处与主和派对着干,并且资格老阅历深,大多数朝臣都不得不服。
后来只因秦桧深得官家信任,朝堂政事基本被其把持,张浚受到秦党排挤弹劾而贬谪永州,后官居闲职而寓居潭州(长沙)。
“目下胡铨与张去为正在出使大理与安南,朕欲将大理、安南与西南夷纳入我大宋管辖之地,欲设西南诸地理藩司。张浚对朝政与军事皆颇为精通,地方事务亦非常了解,是为理藩司理藩使的绝佳人选。只是理藩司还需从长计议,暂时让张浚寓居潭州逍遥一段时间。”
赵构为什么不让张浚复出?其实是有个更大的想法,或者是更长远的计划。
对于赵构而言,秦桧无论是对江山社稷还是朝堂贡献都已经逐渐失去价值。
因此逐渐除掉秦桧是赵构的必然之路,除掉秦桧容易但之后谁能平衡朝局呢?
官家心中的理想人选自然就是张浚,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绝对有实力来平衡朝堂。
一旦赵鼎变法成功不管自身如何清正,难免会心态膨胀,难免会被旁人左右,从而位高权重形成结党。
因此最终整个朝堂能够牵制和制衡赵鼎的只有张浚,从而还是能够构建平衡的朝局。
赵构一想到这里,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远见,觉得自从端正态度来处理朝政,自己在这么短时间里真是长进不小。
“臣明白官家的良苦用心了,张浚之能不在微臣之下,执掌变法之其一确实有些屈才,是臣思虑不周。”
赵鼎见官家对张浚如此推崇,自然也就不会过于强求。
当然此时他也没办法能够参悟到赵构内心的真实想法,忠臣也好奸臣也罢或许在明君面前都只是利用的工具,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或者同时出场,最终根据发挥的作用而有不同的结局。
在明君看来,忠奸不需要分辨得过于清楚,能为自己所用才是关键。
用好奸臣不为其奸佞所惑,用好忠臣不为其忠诚所感,此乃明君之道。
唯一的不同就是,奸臣肯定是敬而远之,没有价值后便不会有好下场,忠臣则正好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