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天将降大任于自己,那么在现在天时地利人和还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推行变法也是无奈之举。

但是如果不变法不革新,不仅仅北定中原中兴大宋无望,甚至随时有可能会再次遭遇靖康之耻。

“朕纵观历史,自古以来变法,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一说,皆为艰难之时才有变法之念。当下虽然困局重重,但是我大宋上下还是团结一心的,且朕变法图强之念坚定不移,二位不必担心。”

赵构此时还不失时机的宽慰赵鼎二人,他心中非常清楚变法的艰难,也深知变法成王败寇的残酷性。

赵构说的也是非常有道理,商鞅变法之时正是秦国青黄不接之际,王安石变法之时也正是宋朝内忧外患之秋。

每一个变法都承载着扭转局面的希望和寄托,因此变法总是出现在危难之时。

“官家不必如此宽慰,变法之难我等皆明白。我与李光皆已过花甲之年,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有誓死变法富强我大宋,别无他念!”

赵鼎被官家一番宽慰之言所感动,自然也是发自肺腑的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毕竟三度为相,也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能够在这个年龄还能高居庙堂,还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

“朕说过不要你们这些文臣武将动不动就说死啊死的,朕要你们死干什么?朕要你们为大宋呕心沥血,朕要你们为大宋建功立业,朕要你们封妻荫子,朕还要你们亲眼看见还都开封,直捣黄龙。”

赵构所器重的文臣武将,最见不得这些人说死,他更希望能够与这帮人一起打拼这来之不易的江山,他更希望能够众人一起努力去争取自己该得的荣华富贵。

他也明白赵鼎等人的心意,只要能够变法成功,生死都无所谓,这就是宋朝忠良文臣的气节。

“我等二人已是风烛残年,只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念。不求富贵,不畏强权,只求一雪靖康之耻,只求大宋国富兵强。变法之事我等思虑再三,加上官家如此决绝的支持,没有不成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