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纳才?

文武兼备?

听完赵鼎对限制科举和增设武举的回答后,赵构细心的听到了这两个词。

文武兼备是他与赵鼎初回临安之时的讨论中提出来的,看来赵鼎对自己的意图了解的非常充分,并且似乎也非常认可这个国策。

太祖太宗时期的重文抑武确实有当时的必要性,但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

正是重文轻武的基调下,靖康之变之时除了少数的武将世家,其他可用武将少之又少。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后来北宋的灭亡。

怎么才能做到文武兼备?

从目前的人才选拔来看,文官选拔的科举考试过于庞大也过于腐败,确实到了需要推倒重来的时候。

而武将选拔的武举考试则处于停滞阶段,光有其名却无其实,光靠着一帮武将世家和传帮带,肯定是很难让更多的武官苗子得到选拔而为国所用。

因此在这一抑一扬之间,似乎又能达到某种平衡,能够达到文武兼备的状况。

一抑乃是抑制文官选拔的假大空滥,一扬则是重新开始武官选拔。

作为被强夷环伺的王朝,武备的松弛绝对是致命的。

而武备的松弛不仅仅是体现在物上,更是体现在人上。

没有一帮能打仗会打仗的武将,没有一帮忠于自己且是天子门子的武将,这样的王朝是很难长久生存下去的。

而武举考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通过考试和选拔,更需要通过实战去检验,并且武举都算是天子门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所谓义军更有忠诚度。

“赵卿所言甚是,文武兼备必定是我朝今后之国策。限制科举与增设武举并重,朕以为同样需要速速实施。当我大宋人才济济之时,便是盛世开端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