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等袁逸回话,张松便甩了甩袖子,大摇大摆的出了大殿。
等到众人散去,袁逸只留下了杜如晦在殿中。
“主公为何要听张子乔胡言乱语?”杜如晦语气有些责备的说道。
袁逸心中不快,但依旧笑着对杜如晦说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张子乔带天子传旨,就这样轰走,不合礼数啊。”
袁逸的话很明显就是在搪塞杜如晦,杜如晦哪里有能听不出来呢。
杜如晦叹了口气说道:“主公打算如何应对?”
两年前,杜如晦谋夺江东,结果被沈诚横插一脚,而杨陵居然在陆渊送回了杨业与杨延平的遗体后,居然就退兵了。
在杜如晦的计划中,即便沈诚插手,也不会对大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杨陵只是占据了江东东部四郡后就退兵了。
杨陵当时宣称是粮草不济士卒疲惫,难以再继续征战。
但即便粮草不济,杨陵只需要保持进攻的态势,陆渊也不可能在沈诚、袁逸的围攻下幸免。
实际上,是郭嘉识破了杜如晦的计谋,劝说杨陵退兵。
袁逸背弃盟约攻占了建业,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时的陆渊已经是放弃了江东东部郡县,带着兵马回去找袁逸拼命的,仅仅只在会稽留下了吕蒙的一支兵马。
若是杨陵不退兵,那么沈诚部自然也会继续南下,陆渊也会在围攻中兵败身死。
但获利最大的,只能是早在吴郡布局的袁逸与杜如晦了。
杨陵退兵之后,陆渊便抽调所有兵力北上,曹操也陈兵汝南,风云变幻的战局让杜如晦将满腹的郁闷化为一声长叹。
而得以喘息的陆渊,直接将袁逸锤回了长江以北。
但张松的到来,让他的心思不仅又活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