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之后,胡文霆如约再次来到宫中见朱由检,寒暄过后,朱由检就笑着开口对胡文霆说道:“老师,您以前一直对我说,自己根本不懂带兵打仗,可是您在辽东方面的两次突出表现,却让我觉得老师您不仅能带兵打仗,而且你在战略布局以及军事协调方面,都要比当前的许多人强上许多。
正好当前兵部有了一个空缺,我比较希望由老师您来补上这个缺,这样一来,老师您就可以直接参与到军事方面的相关决策讨论当中来了,有了老师您的超前战略眼光以及卓越口才的支持,相信我们二人很快就能实现对大明各项军事行动的全面把控。
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在进行每一次的兵力调配时,一帮大臣都会在朝堂互相扯上好几天的皮,有时候简直要把我的脑袋都给炒炸了。”
胡文霆听了之后,连忙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并对朱由检说道:“陛下,你也别给我戴高帽子了,这事我是不会答应的。我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清楚得很。
我在辽东战事上取得的两次成功,说得直接一点,那是我通过作弊手段获得的,这种手段偶尔在一些比较小的战事上使一下,也许能打后金方面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一旦遇到双方真正的大规模交战,我的那些手段是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的,嘿嘿,因为我大明军队的整体战力还是完全处于下风的。而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保持现状,再悄悄的委琐发育一段时间为好,等我积攒了一定的力量之后,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去影响和改变当前的大明军队以及整个大明局势。
陛下,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大明目前的颓势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形成的,我们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一些比较稳妥的措施,一项一项的逐步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还是那句话,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抓经济、搞钱,只要陛下你手中拥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之后,当前的很多问题都是能迎刃而解的。
再跟你说一句我们后世比较流行的话,无论是政治问题也好,还是军事问题也好,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出自于经济问题。
如果我们不从解决经济问题这个根本出发,而只是片面的去追求解决政治问题或者军事问题的办法,那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朱由检听完胡文霆说一番话之后,也是若有所思的沉吟了好一会,然后继续开口对胡文霆说道:“老师,我这不是想着你毕竟比目前的大明官员多了数百年的见识,而且也知道了历史的最终走向,因此,让您直接参与到相关的决策当中来,可能会对今后的事态发展能产生一些更有利的影响。
既然您认为不合适,那您到兵部任职的这件事情就算了。不过,您能不能根据您对历史的了解,再给我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呢?”
胡文霆问朱由检道:“陛下,你同我说了半天,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兵部到底是哪个职位出缺了呢?”
朱由检尴尬的笑了一下之后,说道:“哦,我还以为老师您已经知道了呢,您以前不是同兵部侍郎范景文范爱卿关系挺好吗?怎么关于他请辞回家守孝的事情,您一点都没听说过?”
胡文霆听了朱由检的说明之后,也觉得脑子中似乎有些模糊的印象,据史料记载,范景文在任职兵部侍郎期间,好像确实发生过辞职回家守孝这么一回事。直到两年之后,范景文守孝完毕,就被安排到南京任职了,可以说是远离了京城这个政治中心。
想到这些之后,胡文霆就对朱由检吐槽道:“这都是些什么破规矩啊,家事再大,还能大得过国事?这些人是不是书读多了,结果把脑袋也给读坏了。”
吐完糟之后,胡文霆接着说道:“不瞒陛下说,我看过的一些史料,其中对很多人的评价,都是被后人篡改过的,也许事实完全和记载的相反也说不定,所以我的建议也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
因此,这事还是陛下自己拿主意吧,我相信以陛下的英明睿智,看中的人选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朱由检听了胡文霆对自己进行肯定的话之后,心里当然也是很高兴的,于是他笑着对胡文霆说道:“老师您现在做事怎么越来越小心谨慎了,很多时候您都在跟我打马虎眼。
虽然朝廷方面已经向我推荐了一个人选,但我一直觉得老师您比他更合适,既然现在老师已经明确表示不接这个差事,那么老师您就帮我看看,由侯恂来担任兵部侍郎怎么样,对了,老师您在史料上看到过侯恂这个名字吗?”
侯恂,字若谷,号六真,归德府(后世的河南商丘一带)人,为东林党成员之一。太常侍卿侯执蒲之子,翰林院编修侯恪之兄,侯方域之父。
对于侯恂的相关记载,胡文霆了解得并不多,只是大致知道他同明末大军阀之一的左良玉关系匪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