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大虎和周大豹两人听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从七品的锦衣卫官小旗官时,刚开始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呢。在经过一番相互确认之后,两人才激动得满脸通红的朝胡文霆不停的表示感谢,要不是胡文霆有规定,不许大家在他面前下跪,他们肯定是噗通一声朝胡文霆跪下了。
胡文霆在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勉励和要求之后,就让他们俩自己到工地去挑选各自的十名下属人员。同时,胡文霆也给李定国安排了第一项工作,让他和高二强一起对两人挑选出来的人员进行把把关。
当李定国听到胡文霆居然给自己安排了这么重要的工作之后,也是兴奋得连连向胡文霆表示感谢。
第二天,王承恩就派人给胡文霆送来了新的官服,同时还送来了两匹好马,并说这是番邦进贡给大明的贡品,是陛下亲自下旨赏赐给胡文霆的。
随后,高文举也送来了一批锦衣卫服饰,有他自己两个侄子的两套百户官服,还有另外的五十套锦衣制服,以及相应的空白诰身文件。
当然了,高文举也没忘了给胡文霆送来了十来匹马,反正又不用他自己掏钱,这种顺水人情不做白不做嘛。
又是两天之后,一切准备就绪,于是一行二十多人就浩浩荡荡的开始往秋萍的宛平老家进发。随行护卫人员主要有高大强、周大虎以及他手下新招募的十名锦衣卫人员,还有就是秋荷带领的一帮后勤保障人员,包括负责饮食的、赶马车的等等。
除了胡文霆等十多人是骑马之外,其它人员则是分乘几辆马车,再加上几辆运送食材以有帐篷等物资的马车,这支队伍的规模可不算小了。
秋萍家所在的宛平县以及另外一个大兴县,这两个县都是京城的附廓县,也就是说这两个县名义上的管辖范围是包括了整个京城的。
这两个县以紫禁城的中轴线为界,把京城一分为二,西边的属于宛平县范围,东边的属于大兴县范围,因此就有老百姓戏称,皇帝坐在金銮殿上的时候,屁股一半儿在大兴县,一半儿在宛平县。
宛平县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辽代,宛平二字取自东汉刘熙所撰《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意。而《今县释名》中对其的解释为: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因此宛平有着“宛然而平”的意思。
明代初期宛平还隶属北平府,到了永乐元年正月,明成祖朱棣下令升北平府为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形成了两京制。
此后的顺天府就一共管辖了五州二十二县,五州分别为通州、涿州、霸州、蓟州、昌平州;二十二县为宛平县、大兴县、良乡县、昌平县、顺义县、密云县、怀柔县,房山县、平谷县、丰润县、玉田县、遵化县、三河县、武清县、宝坻县、漷县、文安县、大城县、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东安县。
其中的宛平、大兴两县则成为顺天府的附廓县,宛平县辖城中轴线以西至西郊部分,其县衙设在紫禁城西北的积庆坊内。
从理论上讲,胡文霆目前正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白纸坊、宣北坊、宣南坊等处也都是属于宛平县的管辖范围。
出了城之后,先是往西走了一段距离,然后再往西北方向走了一段距离之后,马车上的秋萍就指着远处的一个村庄对胡文霆说道:“公子,前面那个地方就是我家所在的村庄了。”
胡文霆结合自己后世对京城的印象,大致判断出秋萍家所在的地方,应该大概就是后世圆明园所处的位置附近。
当胡文霆他们的队伍离村庄又近了一些的时候,几个在附近田间劳作的乡民,在看到一群鲜衣怒马的人员似乎正朝着自己所在的村庄而来的时候,连忙停下手中的农活,转向往村子里跑去,应该是去通知村里的相关负责人了。
于是胡文霆就示意高大强护着秋萍的马车走在前头,而自己则带着其他人员稍微放缓了一些速度,慢慢的跟在后面。
果然在不久之后,就看到一拨人匆匆的从村里迎了出来,高大强率先打马上前跟对方进行了一番交涉之后,又领着他们来到秋萍的马车跟前,跟秋萍进行了一番交谈。
估计是秋萍告诉了对方自己的身份,因此,那一拨人当中为首的一名老者又回头吩咐了几句,接着就有一名随行人员转身往村里匆匆走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村子里出来的那一行人,就在那名为首老者的带领下,又匆匆的往胡文霆这边迎过来,在来到胡文霆跟前之后,恭恭敬敬的对胡文霆行礼问候:“小老儿拜见将军大人,将军大人能光临鄙村,真是让鄙村感到不胜荣幸啊。”
接着他又向胡文霆进行了自我介绍,说他自己是此处的里正。并讨好的对胡文霆说,自己已经安排人去通知王家,也就是秋萍的家人,让他们家里做好迎接将军大人的准备。
胡文霆照例是很客气的向里正等人道了谢,让一帮人感到十分的意外,脸上都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些官老爷们,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武将,可从来没见过有像胡文霆这么和气的对待他们这些人的。
那些人每次在来到村子办事的时候,哪一个不是一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样子,一旦村子里的招待稍有一点让他们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就会借机寻事,给村子里找一些麻烦。
于是,里正等一帮人对胡文霆等人就愈发的恭敬和客气了,小心在前面领着路,带着胡文霆一行往村子里走去。
一行人在进了村子之后,很快就看到一处破旧的房子门前正站了一帮人,其中有几个还不时的往胡文霆他们这边张望,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是非常的期待,但却又畏缩着不敢上前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