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颠覆性的教诲

在胡文霆休养了三天之后,精神状态方面已经基本没什么大问题,而身体素质方面可不是几天时间就能完全恢复的。

就像俗话说的伤筋动骨一百天一样,何况他这个身体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的呢。

可在第四天早上的时候,王承恩却在一大早就来看望胡文霆,这在前几当中是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王承恩这个时候应该是在为朱由检服务才对。

尽管王承恩还是像往常一样,代表朱由检关心的问候起他身体的恢复情况,可胡文霆还是从他的表情中隐约察觉到,他肯定是带了朱由检的某种指示而来。

于是,胡文霆就挥手制止了王承恩继续绕圈子,而是直接开口问道:“陛下是不是遇到一时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了?”

王承恩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不瞒公子爷,万岁爷最近这两天确实在为几名官员的事情烦恼,但万岁爷并没有让小的把这些事情告诉您。他只是让小的了解完您的身体情况之后及时汇报。

但小的看万岁爷寝食难安的样子之后,心里也实在是不好受,因此就冒着被万岁爷责罚的风险偷偷的告诉了公子爷,您看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万岁爷走出目前的困境?”

虽然按照胡文霆的实际年龄,他跟王承恩可能相差不了多少,但以目前这个身体的年龄来看,那是绝对比王承恩小了很多的。

看到一个年龄比自己大了许多的人,毕恭毕敬的称呼自己为公子爷,还不时的自称小的,胡文霆确实有些不能适应。

于是,胡文霆就先微笑着跟王承恩聊了几句闲话:“王公公,您的年龄比我大上许多,在我面前就不要那么毕恭毕敬了。相对于您来说,我只是一个小辈,而且还是一介小民,可承担不起您这些礼节啊。

您看这样行不行,以后您就直接喊我文霆,哦,不,直接喊我梦之好了,我呢,在私人场合,就喊您一声王叔。这样我们之间是不是就不会显得那么生分了?”

听了胡文霆的话之后,王承恩对胡文霆的好感顿时又增加了好几分,心想,这人还真不错,在得到万岁爷如此器重的情况下,还能始终保持着平和低调,真是难得呀。

但口中却是谦逊的说道:“公子爷,连万岁爷都尊称您一声老师,小的哪敢在您面前妄自尊大,当起您的长辈来呢。”

胡文霆挥了挥手之后说道:“好了,这事暂时先不讨论,等我见了陛下之后,再让他当面同意您这么做就是了。对了,我现在想进宫去见一下陛下,不知道王叔能不能想办法安排一下?”

王承恩马上就回答道:“这绝对没问题,不过一会见到万岁爷之后,公子爷您可要帮小的周旋着点。

否则,万岁爷要是知道小的把情况透露给了您,您才急着要进宫的,他肯定饶不了小的。”

胡文霆笑着朝王承恩点了点头之后,王承恩就安排手下的几名小太监,迅速的把胡文霆扶到外面的一顶小轿上,然后就匆匆地往皇宫赶去。

这次的见面地点安排在乾清宫西南侧的南书房,估计朱由检在心里也是很想见一见胡文霆,并且当面和他商量一下相关事宜的。

在看到王承恩直接把胡文霆带进宫来之后,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不痛不痒的训斥了王承恩几句之后,就准备安排他退出去在门外守着。

结果胡文霆却制止了朱由检的这一做法,让王承恩继续留在南书房内,并开口对朱由检说道:

“陛下,我今天要跟你说的一些事情,其实以王公公的聪明才智,他肯定也是一清二楚的,只不过因为身份的原因,他不敢当面向你说出来而已,因此,也就没必要背着他了。

何况,在这之前,我已经告诉过你,王公公对皇上你的忠心是勿庸置疑的。让他留在这里,说不定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呢。毕竟对大明的一些情况,我只是从史书上了解到的,并不一定完全是真实的情况。”

于是,朱由检就一本正经的对王承恩说道:“大伴,现在你亲耳听到朕的老师对你的评价了吧?你可不能辜负了朕的老师对你的一番期望啊。”

王承恩连忙依次躬身向朱由检和胡文霆道谢:“谢谢万岁爷对奴婢的宽容,也谢谢公子爷对小的夸奖。奴婢今后一定会更加用心的为万岁爷办事,也一定会尽心照顾好公子爷的身体。”

接着胡文霆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他开口问朱由检道:“陛下,目前朝堂上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于是,朱由检就把目前内阁的几位成员,正闹得不可开交的事情说了一下。

目前内阁的主要成员有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温体仁、吴宗达等人,其中成基命是内阁首辅,而温体仁和吴宗达是最近刚通过推选进来的。

最近出现的情况是,温体仁等人拼命在利用袁崇焕事件攻击成基命,而成基命也因此向自己提出了辞去内阁首辅一职,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想听一听胡文霆的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朱由检提到的几名内阁成员当中,胡文霆只对其中的成基命、周延儒、温体仁三人有些印象,史书中对成基命的评价是“性情宽厚,处理政事识大体,顾大局,颇为时人称道。”

而周延儒、温体仁两人在史书中基本上是作为反面人物存在的。史书中对这两个人是这样描述的:

“周延儒在位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他利用东厂的权力,打压异己,陷害忠良。他还勾结外敌,出卖国家利益,换取个人荣华富贵。”

“温体仁在任上不去解决内忧外患,而是搞党争、内耗。他之后的内阁大臣也学习了他套路,让官场风气乌烟瘴气,致使大明迅速走向灭亡。”

但胡文霆知道,在很多时候史书上的一些记载,都包含了记录者个人的好恶因素在内,因此也不能完全相信其中的一些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