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50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067 字 14天前

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

我们知道痛苦以后要找原因。我们为什么会痛苦,我们怎么就落入生死轮回?那佛菩萨怎么就不会生死轮回呢?

“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着苦因”,所以就贪着三界的快乐跟执着,“不能暂舍,为是等故,方便说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轮回的根本就是爱取。对于快乐的果报,产生贪爱也就算了,我们还产生坚固的执取,去掌控它,从今生来讲叫做主宰,对来生叫做期待,我们对来生有一种快乐的期待。对今生的快乐有一种主宰性,对来生有期待性,这个就是生死的根本,这种心态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先讲苦果,再讲苦因。

那怎么办呢?当然就要灭除苦因了。

什么叫做灭谛?我们看下一段。

若灭贪欲 无所依止

灭尽诸苦 名第三谛

佛陀的重点在灭除我们心中的爱取,就是以无常、无我的智慧——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把我爱执那个“我”拔掉,你不要看到什么东西都跟“我”连接。这样子这个“我”被破坏以后,三界的果报就没有依止处了,“灭尽诸苦,名第三谛”。就是灭谛。

前面是苦谛、集谛,这是灭谛。灭谛就是修无常、无我的智慧,来断除我们对贪爱的相续。

这就是最后一段。

为灭谛故 修行于道

离诸苦缚 名得解脱

那么最后的解脱,什么叫解脱呢?“为灭谛故”,为了成就涅盘的缘故,修行这个无常、无我的道,就是智慧,所以离开三界的果报,这个就是所谓的解脱。其实与其说我们从痛苦的果报解脱出来,倒不如说从我们心中的妄想解脱出来。

这个地方强调的就是苦集灭道。其实苦集灭道分成两块,苦谛是一个关键。就是说,生命的改变,你要先了解自己。就是当我们知道我们生命的现象是痛苦的,我们才会产生改变。

比方说,往生极乐世界。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呢?很多人说这里就是极乐世界,但蕅益大师不同意。他说三界是让你堕落的地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好梦的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要离开三界的果报,首先要告诉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所以你要知道三界的果报是痛苦的。这个痛苦包括诸天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是无常的,是不可掌控的,所以首先了解生命的现象,第二个才是真正地学习正确的方法。这两个重点,苦谛是一个,出离心;第二个,集谛、道谛跟灭谛就是一个方法,就是无常、无我的方法。

卯三、明后若堪受还与大法

这段经文我们解释一下,看卯三。

是人于何 而得解脱

但离虚妄 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 一切解脱

佛说是人 未实灭度

“是人于何,而得解脱?”前面说过,三界的解脱,这个解脱是怎么安立的?它只是远离虚妄,就是破妄。我们在三界里面,本来三界没有错。你看圣人他要广度众生,要积功累德,他也是来到三界,他怎么就没有生死呢?他怎么就没有起火呢?我们自己捏造一个我执的掌控,所以佛陀用我空观破除我执,从这个地方安立解脱。是远离我们心中的一种我执的妄想,这个叫解脱。其实,从成佛之道来说,我们自性的功德还没有真正地开显,所以从菩提道的角度,还没有得到大乘的解脱。所以“佛说是人,未实灭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看最后一段。

斯人未得 无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灭度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这些二乘的诸子,透过无常、无我的智慧离开了三界,但是没有成就无上菩提道。作为佛陀,我们前面说过,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佛陀不可能忍心把二乘人永远放在偏空涅盘,不可能的。我不可能让你永远活在偏空涅盘。为什么呢?因为我作为一个法王,“于法自在”,佛陀有无量的波罗蜜,无量的功德庄严,我只是为了安稳众生而出现世间。

这个地方经文是说佛陀的不虚、佛陀的平等。并不是说,我是父亲,我给你们每一个都一样的东西才叫平等。这个不是平等。平等的意思是说,对你来说什么情况比较好,那就是平等。当我们的善根够的时候,佛陀直接讲一佛乘,那你就不要离开三界了,也不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你有这个本事接受中道实相,你在三界操作的时候,真的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那恭喜你!那你四圣谛也不要修了,你直接发菩提心修六度。

当然,我们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佛陀必须要一步一步,先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先离开三界,然后再讲真实的一佛乘的思想。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先得安稳,再求自在,这个是佛陀的态度。所以从佛陀的发心来说,是平等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么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整个〈譬喻品〉的内容都结束了。

辛三、劝信流通 分二:壬一、总标;壬二、别释

我们看辛三的劝信流通。这最后一科,对本经的所谓的“会权入实”的妙法,做一个劝信流通。这个地方有两段。

壬一、总标

看经文。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为欲利益 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 勿妄宣传

佛告舍利弗说:“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佛陀说一佛乘的法印中道实相,在《法华经》直接开展出来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佛乘的思想,是为了利益一切世间而宣说的。佛陀就提醒所有的菩萨,在未来世中游化四方,要弘传本经,一定要注意观机逗教,不能够随便地来弘传《法华经》。我们解释一下。

其实《法华经》,除非你善根很强,初学者真的不适合。初学者你应该去学四谛法门,去学十二因缘等等。弘传《法华经》有一个条件,就是你根机要利。你可以有烦恼,没关系,你可以根利遮重或者根利遮轻,都可以。接受《法华经》只有两种人:

第一个,根利遮轻。根利遮轻的人他就是怎么样?他不要权法。这说明什么?蕅益大师说,根利遮轻是在净土中直接修《华严经》的人。他为什么招感净土呢?他烦恼淡薄嘛!所以他直接就修《华严经》,他不需要权法,直接修实法。

第二种人,就是我们这种,根利遮重,善根强但是烦恼也重。所以我们必须怎么样?有实法、有权法,要权实操作。就是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面对如梦如幻的生死,修如梦如幻的我空观,来调伏生死,往生净土。还是要假借权法,就是根利遮重。

但是,前提都要善根强。如果善根不够,他要么不信,要么谬解,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后面他可能产生毁谤。所以,我们在弘传《法华经》,佛陀特别提醒,弘法利生(我再讲一次),不一定要马上告诉众生真话,重点是他能不能接受。你说,我告诉他真如本性本来本具,这没有错啊。这不是错不错的问题,对他没有好处,这个法是不能说的。弘法的目的只有一个,是利益众生。所以“为欲利益,世间故说”。

权法的法印叫做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个没什么禁忌,“无常故苦,苦即无我”,趋向涅盘寂静这种法,你跟谁讲都可以。但是一佛乘的法甚深微妙,如果他产生错解,产生不信,产生毁谤,那叫做断佛种,那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因为它是不思议境,你根机不够,那你就先学三法印,这个一实相印先不要学。是这个概念。

壬二、别释 分二:癸一、释可说不可说;癸二、释可通不可通

我们看壬二的别释。

那么什么情况可说,什么情况不可说呢?佛陀列出个标准。看经文。

若有闻者 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 阿惟越致

佛陀这个地方的意思,他讲出两个重点,有两种人你可以直接跟他讲一佛乘的实相,“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第一个,他有智慧的善根;第二个,他智慧善根不够,但是他对佛陀的信心十足,他靠信。这两种其中一种,要么有信心,要么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