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此说法
在不断度化当中,佛陀一旦出世,一定会度走一拨当机众,就是善根成熟的。但是有些被剩下来的,所谓的失掉本心的,善根不具足的,佛陀用方便示现灭度来激发他的善根。但事实上佛陀是没有灭度的,因为佛陀法身、报身是长久住世的。佛陀其实是,你也可以说佛陀长久住在娑婆世界。是的,因为法身遍一切处。但是你要善根具足了,佛陀才会现身说法。这个所谓的无机道隐。
小主,
第三段,我们看佛陀的法身常住。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 虽近而不见
佛陀的法报二身其实是常住在娑婆世界,但是以神通力,使令善根不具足的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虽然佛陀法身常在,也为法身菩萨说法,但是我们却见不到。比方说我们今天见到儒童菩萨,但是你也不知道他是儒童菩萨。你见到了鱼篮观音,你整天跟他买鱼,你也不知道他是观世音菩萨。就是佛陀让我们“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虽然亲近,但是你等于看不到他。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看附表第三十七,讲到众生跟佛陀之间的感应道交的原则。
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知道,佛陀的本门跟迹门这两个之间怎么运用。
先看本门。“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陀之所以能够度化众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本,就是他要成就法身的功德。那么这个法身的功德,他是一个“法界身”,是遍一切时、一切处,一旦得到以后永远不消失掉。而这个法身往往伴随着他的大悲的愿力,每一个佛陀都有他的愿力,这个愿力能够深入到我们心中的“心想”,他也知道什么时候跟你感应道交。就是,你也可以说法身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你也可以说法身在你的心中,因为他能够深入你的心中。这个就是佛陀的感应里面的能应,诸佛能应。
那么这样子的法身,到底谁能够把他感应,变成迹门的现身说法呢?看第二段。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能够感应的就是我们的善根力了。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心想佛陀……这个想佛陀就很广了:你也可以想佛陀的名号,你也可以用智慧想佛陀的功德,也可以想佛陀的相好等等。总之,简单讲,就是你能够顺从佛陀的本愿,那么你这样子,就契入了佛陀的法身功德的摄受,佛陀就会现身了。
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心顺从佛陀的本愿,就去感应法身。感应法身以后佛陀就能够现身说法,所以结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在因地的时候我们忆佛念佛,具足了皈依的心这个出世的善根,在果地上我们就能够招感佛陀现身说法,契入佛陀的功德。
这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位!你想想看,有一个心,有一个佛,对不对?你现在要知道一件事,谁是主动,谁是被动。是心是主动,还是佛是主动?当然是心。我们内心去造作,佛陀才配合。我们“是心作佛”,我们的心才会出现佛陀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佛陀不能够主动地救拔我们,佛陀只能够被动地配合。
这个地方对净土宗就很重要,佛陀度化众生是有条件的摄受。我们净土宗很多人有一个盲点,他总是觉得,我不管怎么颠倒,我不管怎么放逸,佛陀就是有办法救我。你这个就是违背了佛陀度化众生的模式。他讲得很清楚,你在心想佛时,佛陀才有办法度化你。你一天到晚心想娑婆世界,你跟佛陀的本愿背道而驰,佛陀怎么度化你呢?
我再讲一次,佛陀只能够有条件地度化我们。你满足这个条件了,佛陀度化你;你不满足条件,佛陀是不得自在。所以你不要以为只要提起佛号,不管你心中怎么想,佛陀总是有办法度化你。佛陀没有这个本事,没这个本事。你看这个感应道交就知道了。佛陀的摄受他有一道光芒出来的,你要进入到这个光芒,你才可以被摄受。你违背这个光芒,你打娑婆世界的妄想,你背离佛陀的本愿,那没办法了。因为佛陀没有能力去进入到你的内心,改变你的妄想,把你的妄想改变成善根。这个妄想是你自己打出来的。
蕅益大师说:“既从心起,还从心灭。”所以我们净土宗一定要知道一件事情:什么事情是佛陀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你必须要做的。这个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就是你临终处在什么情况之下,你不用担心了。你比方净土宗有些人说,欸,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要把阿弥陀佛的佛像记住,你这个是搞错方向。你记住佛像干什么?现身是佛陀的事情。就是说我们现在是怎么样?我们去抢佛陀该做的事情,你还怕佛陀不会现身。
这个就是说,你感应道交以后,佛陀现什么相,你就不用担心了。你比如说,欸,不行,我临终一定要看到这个相。那你去抢佛陀该做的事情,你自己该做的事情却没做。你临命终的时候应该忆佛念佛,念想西方,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我们该做的事情是内心的皈依跟善根,你就想这件事就好了。至于佛陀什么时候现身、现什么身,那你就不用操心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自己该做的是什么、佛陀自己会准备什么分清楚,这两个工作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地方,《观经》里面这段经文就讲得非常好。
丑二、颂现在
我们看经文。前面讲到过去,佛陀久远劫来成就法身以后,他就是数数地示现,数数地灭度。我们看今生,颂现在。
小主,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在过去生当中,佛陀在示现灭度的时候,对众生产生了一定的激发。那么到了像法、末法时代,弟子们看到佛陀灭度,就感到一种空缺,产生需求。看到佛陀不在,就开始供养佛陀的舍利子,开始礼拜、赞叹、供养,心中怀着这种恋慕、依依不舍之心。那么依依不舍之心,就产生了对佛陀的功德的渴望。这渴望一生起,“众生既信伏”,我们的信心生起来,乃至于善根成就,“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乃至于为法灭身,不惜身命。这一切都是因为佛陀灭度以后由空缺产生的需求,所以唱灭有益。
一旦经过唱灭以后,激发善根以后,佛陀就可以现形了。“时我及众僧”就在这个灵鹫山随时现身,只要你善根准备好了,去感应法身,法身马上就从本垂迹,现出应身。
“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佛陀在灵鹫山是经常为菩萨说法,常在此娑婆世界,不灭度的。“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这个地方的“常在此不灭”指的是佛陀的法报二身,法报二身在娑婆世界,常在此不灭。
我们看智者大师的一段修学。智者大师有一次修这个法华观,他三七日当中就是读诵《法华经》,然后就是经行,然后修止观。他在读诵《法华经》的时候,诵到这个<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的时候,寂然入定。这不可思议,诵经能够入定只有圆教才可能做到。在三昧当中,他就亲见佛陀还在灵鹫山,还在说法。这是什么?这是报身的境界。所以佛陀灭度以后,他能够激发我们恋慕渴仰、广修供养,就是皈依的心,乃至于信伏不谤、恭敬柔软,就出世的善根。对着未来来说,就栽培了得度的因缘。
丑三、颂未来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
“余国有众生”,就娑婆世界以外的众生善根成熟了,一方面恭敬三宝,一方面信乐三乘的法门,所以佛陀离开娑婆世界,到其他国土去现身说法。而我们在娑婆世界,看不到佛陀,也听不到说法,我们就以为佛陀灭度了。那这是为什么呢?佛陀看到众生虽然在痛苦当中,而暂时不现身,他的目的就是“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这个很重要!就是你要能够恋慕、渴仰,这个时候佛陀才能够出世说法。所以佛陀要出世,他是等待时机的,他等于是被动地配合。你什么时候善根成熟了,佛陀什么时候才出现。
寅二、颂本实不灭兼释不见得见之由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只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华果 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华 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
佛陀一切的度化都来自于本门,所以佛陀宣讲,佛陀的本门其实在娑婆世界是没有灭度的,法报常住。“神通力如是”,就是佛陀的法身、报身的这种功德力是不可思议的,他能够在阿僧只劫的时间当中,常在娑婆世界灵鹫山,还有其他的世界,能够现身,能够说法。即使众生见坏劫时,就是众生有这个成住坏空,到坏劫的时候大火生起,火烧初禅,而我此法报二身却是安稳的。怎么安稳法呢?“天人常充满”,这个天指的是十地菩萨,人指的是三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这些法身菩萨。
佛陀要先强调本门不灭,才能够去强调迹门的现身。佛陀在娑婆世界的国土,不管娑婆世界是怎么个变化,他这个国土是安稳的,“天人常充满”。而且它有各种的胜妙五尘的庄严,比方说园林、法堂、楼阁,种种的七宝庄严,宝树上有种种的花果。这些庄严都是“众生所游乐”。这些所谓的法身菩萨,他们一方面受用这个外在的胜妙五尘,一方面内心游于真谛法性三昧之乐。内心有空性的智慧的这个法性之乐,外面有种种七宝庄严之乐。
“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诸天也是来赞叹。不但伎乐,而且“雨曼陀罗花”,来供养佛陀跟诸位法身菩萨。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娑婆世界其实佛陀法身常在,所以你不要管佛陀在不在,佛陀其实永远是在的,只是有没有现身而已。
就是说,佛陀其实是永远陪着我们,关键是对有些人现身,对有些人不现身。这以下就说明道理了。那么为什么对有些人不现身呢?看经文第二段。
而众见烧尽
小主,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只劫 不闻三宝名
就是说,佛陀的法报二身经常陪着我们,他在娑婆世界,在灵鹫山或其他地方,总是在娑婆世界,“我净土不毁”。那么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呢?因为我们有这个业力。所以我们见到劫火烧的时候,内心感到忧愁、恐怖,充满种种的苦恼跟忧怖。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诸罪众生”,因为我们有这个罪业,所以没办法见闻三宝。这个罪业,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毁谤三宝的罪业。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忏悔。有些人他就是见不到三宝,这个就是有谤法的罪业,谤佛、谤法、谤僧的罪业。这第一个。
我们看得见之因。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