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第三更)大学的第一节课

于华也过来解围了,让记者给大家拍了合照,然后回答了一些冠冕堂皇的问题,就带着大家去教学楼了。

找到作家研究生班的专用教室坐好,于华站在讲台上,对大家说道:“虽然过两天才正式上课,但是我想提前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个班叫‘作家研究生班’,1988年办的第一届,我就是那一届的学生。不过那一届我们的学生多,有48个正式生,2个旁听生,一共50个同学,热闹极了。

当时我们的班级导师是由燕师大童庆炳教授和鲁院的何镇邦老师共同担任。我记得童教授在第一节课上对我们说过,从文学创作角度讲,每一个同学都已经是取得一定成果、甚至很成熟的作家了,所以学习的重点,不在‘作家’,而在‘研究’上。

这个‘研究’,不是说让大家都去搞文学理论或者文学批评,而是能在更高、更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创作。

在我们那一届研究生班期间,刘振云发表了《一地鸡毛》《单位》《故乡天下黄花》;池子健出版了《北极村童话》;默言写出了《十三步》《欢乐十三章》……就我不务正业,天天打球,还学会了下围棋。”

众人皆笑。

张潮在想,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于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就是在研究生班完成初稿的。

于华道:“在这个班,我不会以发表作品来衡量大家的水平,但我相信每个能进作家班的同学都是很有心气的,你们会用比我更严格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张潮不得不承认,“潦草小狗”的PUA技术虽然不够自然,但还是把同学们的竞争心理给激发出来了。想必接下来的几年里,研究生班的同学们会有一番“龙争虎斗”。

接着于华又介绍了研究生班的课程内容,除了自己和燕师大的一些教授的常规课以外,还请到了默言、苏桐、西川、欧阳江河……不定期过来开办讲座。

这样的教学阵容,国内恐怕没有其他大学能媲美——除了燕大。听说燕大的创意写作研究生班,也请了不少大佬助阵。只是张潮不在那个班上,不清楚详细的情况。

等上完这特别的第一节课,日头已经偏西。张潮没有急着回去,而是漫步在以小巧玲珑而出名的燕师大校园里,感受已经有些微凉的天气。

再过一个月,就是“古都的秋”了……

电话铃声忽然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张潮接起来,就听到何冀萍那温和如故的声音:“小张呀,你的剧本写的怎么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