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知其心,既知其印;既知其印,即知非心有心;既知非心,即知有印非印。
印不印印,心无心心,真神真气,合我真精,一元三品,是印是心。
敛情敛意,忘见忘闻。三年乳哺,一纪飞升,如此真道,名得真心,真心一得,七窍皆灵。
《心印经》,是阐敷至道之玄机,剖露性命之根蒂。
实登真之路径,为度世之梯航。
学者苟能造其理,达其辞,穷神以知化,参玄以入妙,知心为一身之宗,操养不失;勿塞勿闭,四闼光明,天宇泰定,虚室生白,即心是印,即印是心,心印相融,上下洞彻,如月现于江,如星涵于海,真空寂照,一性超然,不知孰为心,孰为印,至于心印俱忘,神与道俱返其天真,则心印之妙,自我而得之矣。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分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恍惚者神气之枢旋;杳冥者真精之胎蕴,此合三为一,乃太极之根,先天之宰,所谓从道妙一,孕玄分元,日月之所由判,天地之所由生也。
恍惚者指似来非来,若有若无,杳冥者深昧莫测也,这些联兆景象只有在“至虚极”、“守静笃”中体验之,稍纵即逝。
识神之思虑念想,人欲之喜怒哀乐,一概捐除,而造化之大炁,一往一来,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一开一阖,尽于此际可以体验出来。
当时景象,真有上下与天地同流之概。
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实为超凡入圣修道学仙的必由之路。
同样,也与易麟一同,将炼气化神、炼神反虚、炼虚合道三者,细化出了更详尽的境界法门:
自结出金丹之后,丹成九转,元神自出。
至此开启炼气化神之路的起始:元婴、出窍、化神、炼虚、合体、大乘。
大乘之后,修行者相当于完成了由人至仙的转化过程,自此精修,成就真仙、金仙、太乙、大罗之境。
对应易麟几人所修行之法的天人境、魔神境、法则境、造物境。
只不过易麟几人所修行之法走到最后,开辟的是体内世界,走的是不假外求,自身圆满无漏一切具足的路子。
且可以无上限的累积下去,有朝一日单一世界也不是不能化作小星系、大星系、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