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司马楚之回天无力,只能被败兵裹挟着不断后退,一开始,他还斩杀了几个溃兵,想挽回局面,那怎么可能呀,很快就不是后退,而是逃命,大军集体转向,四散奔逃,兵败如山倒,这时候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没救了,司马楚之在司马金龙的保护下,也不得不转身逃命,直奔厌次县城而去,青州军随后掩杀,这种时候,就算是一个士兵也能完成追杀上百敌人的壮举,抗战的时候,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就能追着国民党一个师的屁股掩杀,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军的某些战斗英雄一个人俘虏六十多个英国人,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当然了,对付阿三的时候,我们八个人干掉三哥一个营的事儿就更不用说了。
小主,
司马楚之大军狂退几十里到了厌次县城,然而青州军队并不停止继续追击,转眼之间县城易手,司马楚之再退,青州军再追,一天之间先后夺取厌次、阳信和乐陵三个县城,歼敌万余人,司马楚之只剩下三千多残兵,退入般县。杨小瓜不依不饶,大军围困般县,命令杰拉德骑兵四处扫荡追杀敌人溃兵,自己的中军驻扎乐陵县城,以一万步骑包围般县,围而不攻。
大批俘虏被杨敢押送回黄河南岸,交给乐陵的郡守进行优化,有的可以编入步兵,训练补充,有的则是送去屯田,反正不能浪费,除非其中死硬的或者罪大恶极的会被斩杀,其余的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所以没有出现什么混乱,都是服服帖帖的接受安排。
不说别的,单说人口这一项,这一次杨家就赚到了,打仗嘛,只要经营得当,绝对是赚钱的买卖,穷兵黩武要不得,富兵就多多益善了。除此之外,缴获的粮草什么的倒不是大问题,杨家不缺粮草,在海外开发了很多殖民地,有大量的占城稻在东南亚种植,大米一船一船的运过来,绝大部分都拿去酿酒了,只有一少部分就足够百万大军一年的粮草了,可以说是堆积如山,所以缴获的这些只是当成大军的转运库存就可以了,财物什么的也没多少,杨家这一次已经决意占领乐陵这一带了,所以不能动仓库的财物,也不能动老百姓的财物,安抚民心呢。
放下这些不提,就说杨家大军或者说青州大军围困了般县,围而不攻,一方面是等待后方派兵来支援,另一方面要等待着敌军的援兵过来好围点打援,能够调动敌军就不自己走路,一城一地的得失哪有消灭有生力量有用呢,MZD思想这么超前的东西古人是不理解的,我们理解就够了。后方的动作还是很快的,徐州那里听说前边打了胜仗,立刻派出援兵,刘义季干脆把指挥部前移到了齐州,只留范晔在兖州持总督大印协调后勤工作,部队一点一点进行轮换,裴方明亲自率领援军出齐州支援乐陵,归杨小瓜统一指挥,杨小瓜也不矫情,直接留下一部分援军守住夺下来的三座城池,同时叫裴方明自领一万步骑扫荡平原清河一带,伺机夺取这两个郡(这两个郡都是南北各占一半的,所以北魏有清河郡,刘宋也有)的河北部分。裴方明也知道这是给自己立功的机会,自然高兴,就兴冲冲地去了。
话说杨小瓜一万大军围困般县,也不攻打,那边刚刚赶到的拓跋崇(他和司马楚之不一样,司马楚之的势力发源于河北一带,所以能够很快集结兵力,他的军队在相州一带,大军移动没那么快。)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追上急于立功的司马楚之,等他到了冀州治所,司马楚之就已经和青州军对上了,然后几天就落败了,所以为了防止司马楚之被俘虏,他只好疲于奔命,带着本部和拓跋仁的军队一共五万,没命的奔驰,这才在三天后赶到了般县附近。
其实说起来,既然已经丢了乐陵三个县,般县也无所谓的,但是司马楚之的身份特殊,他是东晋的后裔,是汉族人里反对刘裕或者说刘宋的一杆旗帜,如果司马楚之被抓了,那会对北方支持北魏的世家一个重大的打击,会大大动摇他们对鲜卑人的信心,从政治上讲,司马楚之绝对不能死,也绝对不能被抓,这就是拓跋崇不顾军事常识,拼命进军的重要原因。
拓跋崇觉得自己有五万精锐,比对方的三万多了一半,就算是疲兵也不怕敌人的,可是他忘了一点,孙子兵法上说,五十里争利必蹶上将军,五十里都这样子了,他这好几百里还能好的了吗。
结果在马颊河北岸,前军主将拓跋仁中了青州军的埋伏,给杰拉德一阵冲杀,斩杀俾将十几名,粮草被烧了无数,步军折损了五六千人,虽然没有伤元气,但是士气一下子就没了,粮食呀,没饭吃哪行?气得他牙痒痒的,衔尾急追杰拉德,杰拉德根本不和他恋战,且战且退,渡过马颊河一路向南,然后,追到了般县附近的拓跋仁,正好遇上杨家的第二梯队杨敢的五千骑军,杰拉德和杨敢合兵一处返身冲杀,拓跋仁大败,前军的两万人只剩下七八千人,仓皇北逃,去见拓跋崇。
拓跋崇看到他那副惨相差点没气死,当时就想斩了他,左右的将军们苦劝,这才叫他戴罪立功。当然了这都是装样子,两个人级别一样,都是王爵,只是主帅副帅的差别罢了,就算拓跋崇是皇帝的亲弟弟也不能有这个权利,但是不做样子就没法严肃军纪,为了保存士气,只能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