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晴家族的废弃地下工厂位于城市西郊的一处山区,占地面积近万平米,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建筑看起来已经破旧不堪,藤蔓爬满外墙,与周围荒凉的环境完美融为一体。然而,当厚重的防尘卷帘门缓缓升起时,展现在团队面前的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下空间。
"这里原本是我们家的军工配件生产基地,"苏婉晴一边带领团队参观,一边解释道,"十年前因为产业转型就停用了,但基础设施都保留得很完整。"
地下空间呈现出蜂巢状的结构,由多个相互连通的大型区域组成。中央控制室位于最核心的位置,四周辐射出十几个独立的实验区域。即便经过多年闲置,那些防震支柱和加固墙体依然牢固可靠。
陈昊仔细检查了基地的供电系统:"这里有独立的地下变电站,还配备了军用级别的备用发电机。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满足我们的大功率实验需求。"
"通风和净化系统也很完善,"李若雪指着天花板上的通风管道说,"这些都是军工级别的设备,过滤精度能达到P4实验室标准。"
张浩然负责安保系统的评估。他发现基地原有的监控网络虽然老旧,但设计理念非常先进:"我们可以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添加最新的生物识别和量子加密技术,打造一个真正固若金汤的秘密基地。"
改造工作立即展开。团队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苏婉晴动用家族关系,以最快速度采购了一批最新的研究设备。陈昊则带领技术团队日夜不停地进行安装调试。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实验区。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直径30米的巨大球形空间,内壁布满了能量感应器和数据采集装置。球体中心是一个悬浮平台,专门用于林宇辰进行高强度能量实验。
"这个实验舱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核磁共振仪,"陈昊向大家介绍,"但我们把能量检测精度提高了百倍,还加入了量子态观测系统。"
安保系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张浩然设计了一个三重防护机制:最外层是传统的物理隔离,中间层采用最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最内层则是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防入侵系统。
"就算是国家级别的特工也休想突破这个防御网,"张浩然自豪地说,"而且所有数据传输都经过量子加密,绝对安全。"
李若雪负责建立了一个超级计算机集群,专门用于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她还开发了一套特殊的算法,能够实时模拟和预测能量场的变化。
"这套系统每秒可以处理100亿次运算,"李若雪解释道,"足以应对最复杂的能量模式分析。"
整个基地的改造持续了一个月。当所有设备都调试完毕后,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堪比国家级实验室的超级研究中心。现代化的设备与厚重的工业风完美结合,既展现出高科技的未来感,又保持着军工基地的神秘气质。
"从今天开始,这里就是我们揭开超能力奥秘的大本营了,"林宇辰环视着焕然一新的基地说道。他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能量场,似乎在预示着即将发生的重大发现。
苏婉晴站在控制台前,打开了基地的主系统:"我建议我们先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数据库,收集所有可能与超能力相关的资料。毕竟,你的能力可能不是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