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匈奴的一份子

听言大叔感到诧异,不过认同了文先生的观点并补充说明。

我想知道改动的目的何在?答案或许就在那里。

因此我提出问题后,得到了具体的建议:通过最邻近的柱体攀上顶去探查情况,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在了技术熟练的老文中。

听完提议心中不免一惊,因为这对技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为了揭开这里的奥

李晓走近那些石柱,凝视片刻后轻声自语,“难道那时候真的出现了许多没有面容的人?”

这个问题,现在已无法得到准确答案。

张华看着这些无面人的雕刻,问道:“你们还记得吗,吴安曾经讲过的那个校尉墓的经历。”

我们的思绪回到吴安提及的那座校尉墓。

据记载,当年的那位校尉返回岛屿时见到的是许多面孔一模一样的人,甚至包括另一个自己。

这与当前石柱上刻画的情况有所不同。

然而,似乎又有着某种联系。

李晓思索着说:“这种无面人,以及当年在校尉墓所看到的一群和他们长相一样的人,这两者之间实际上可能在讲同一件事。”

大伯表示同意:“有可能是如此,或许设计者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展现当时发生的现象。”

至于事实究竟如何,我们无从得知。

走过第五根石柱,我们继续向下一根石柱走去。

李晓揉了揉自己的脖子,“唉,这样倒着看真是累人,脑血供都快不行了!不知建造这个石柱阵的是什么人,还真是折腾人啊!”

我也在心中思索:这些建筑的设计者究竟是谁呢?带领北方部族返回重修并改造这个地方的到底是谁呢……突然,一个人名闪入我的脑海中——徐福!

原来徐福并未死在此地或者去了其他传说中的地方,而是北上侥幸逃生。

接下来他究竟去哪儿了?我们需要进一步探寻。

在第六根石柱上的雕刻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几人乘船靠岸,在前面的一个身穿长袍头戴方巾的人正是徐福,确实他逃出了那座孤岛。

船上还有些其他的工匠和士兵,显然都是幸运脱险之人。

另一部分,则刻着徐福一行被一些骑马人追捕,从服饰判断那些骑兵应该是东胡人。

大伯解释说:“这么说来,当时徐福和其他幸存者未敢重返中原,害怕遭到秦始皇惩罚,于是直接往北去了东胡区域。

看来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