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阳陵泉穴:健康的万能钥匙

清华足道 传统药王 2267 字 3天前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揭开一个超级神奇的穴位——阳陵泉穴的神秘面纱!这个阳陵泉穴啊,那可真是不得了,就像是身体里的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健康的各种宝藏!

阳陵泉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作用那叫一个广泛,能治疗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等好多病症呢!

咱们先来找找阳陵泉穴在身体里的准确位置。它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也就是说,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那就是阳陵泉穴啦!

要找到它也不难,《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来帮忙!您可以坐位,屈膝成 90 度,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可触及一凹陷处,那就是阳陵泉穴。

《针灸大成》里说:“膝下一寸,胻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足少阳所入为合土。《难经》曰:筋会阳陵泉。疏曰:筋病治此。”《中国针灸学》里也提到:“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接下来,咱们讲讲阳陵泉穴名字的有趣来历。

阳陵泉穴,这可是正经的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它属于足少阳胆经,是合(土)穴,还是八会穴之筋会呢!

咱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它名字的含义。

先说“阳陵泉穴”这个名字。“阳”,那就是阳气啦。“陵”,可以想象成一个土堆。“泉”,就是源源不断的意思。这个穴名的意思是,胆经的地部经水到了这儿大量气化。本穴的物质是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以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这两种气交会后,随着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也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在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这个穴位就像是脾土尘埃的堆积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所以就叫阳陵泉啦。阳陵这个名字的意思和阳陵泉是一样的。

再说说“筋会”这个称呼。“筋”,就是肝胆所主的风。“会”,就是交会的意思。筋会的意思是,胆经的天部风气在这儿汇合。本穴的物质是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呈现汇合的状态,所以就叫“筋会”。

然后是“胆经合”。“合”,就是会合的意思。本穴是胆经气血会合的地方,所以就是胆经合穴啦。道理和筋会的解释是一样的。

最后,本穴属土。属土是因为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物质是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呈现聚集的状态,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所以它属土。

阳陵泉穴的气血特征是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气血运行的规律是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它的功能作用是降浊除湿。

阳陵泉穴的作用和功效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针灸大成》里记载:“主膝伸不得屈,髀枢膝骨冷痹,脚气,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足筋挛。”

具体来说,它能治疗好多病症呢!

比如说,能治疗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想象一下,膝盖疼得走不了路,阳陵泉穴就像一位神奇的医生,轻轻一按,就能让膝盖恢复灵活。还有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下肢瘫痪、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坐骨神经痛、腰腿疲劳、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等等,阳陵泉穴都能帮您解决这些痛苦。

它还能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胆囊炎、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就像是给您的消化系统来了一场大扫除,让一切都恢复正常。

对于高血压病、遗尿、肋间神经痛,阳陵泉穴也有缓解的作用。

在穴位配伍方面,阳陵泉穴也有很多奇妙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