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渊点点头说:
“不错!咱们大张旗鼓的开船而来,为的就是打草惊蛇。传令下去,按照既定计划行事!”
言罢,魏渊注视着海滩的方向,默默深鞠了一躬,在心里说道:惨死的大明朝的将士们,你们的英灵别散,我魏渊这就为你们报仇!
小凌河城的运输码头位于城池以东,位于小凌河入海口三角地南侧。码头原本不大,锦州战役打响后,为了方便军粮运输才临时扩充了一些规模。即便是如此,小凌河码头依旧显得狭小简陋。
码头与城池之间相隔一段距离,连绵的丘陵使得小凌河城看起来比实际距离更远了一些。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对于阿济格来说,是再理想不过的设伏地点了。此刻他麾下的正白旗军士与蒙古骑兵分左右中三部,在北、西、南三个方向丘陵的被风一侧分别埋伏了下来。共计5000多的精锐骑兵已经在码头附近张开了口袋,就等着运粮的明军自投罗网前来送死了。
对于身后小凌河城中的明朝残军,阿济格丝毫的都没有放在眼中。尽管莽古思子一再提醒他要多加留意,但阿济格根本就不相信身后的明军还会有主动出击的勇气,事实也印证了他的想法。尽管小凌河城内的明军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城外满洲兵的动向,也能大概猜出他们的意图,可这些早已经被失败吓破了胆的守军们只是一味的龟缩在并不坚固的城池之后,祈祷着如凶神恶煞般的建奴骑兵早些离去。
辽西走廊上苍劲的寒风呼啸而过,初春的大地上寒冷依旧。雄鹰在天空中不住的盘旋着,时不时发出的鹰唳在寂静的丘陵上显得格外响亮。临近正午时分,阿济格期盼许久的明军船队终于出现在了视野之中。尽管对于明军的战舰阿济格已经有了认识,可面前出现的庞然大物仍然令这位满洲王爷大吃了一惊,尤其是整支舰队的头舰,从远处看简直就像是能够移动的海上要塞一般,待到这艘头舰驶入港内阿济格才惊讶的发现,头舰看起来竟然比小凌河城的城楼还要高大许多,战舰的正面绘有狴犴这种猛兽的图文,使得船体看起来威风凛凛。
阿济格不会知道,两百多年前的永乐年间,当这艘战舰第一次走出船坊,呈现在世人面前之时。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如阿济格一般露出过难以置信的表情。眼前这艘头舰曾经的主人是位宦官,他有着一个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三宝太监”——郑和。
魏渊这支舰队的头舰正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曾经乘坐过的“宝船”。为了这艘“宝船”,赵信花了大把的银子在管理船舶的市舶提举司内打点疏通,最终才从天津卫早已荒废的船厂内得到了这艘“宝船”,尽管已经历经百年的闲置,可这艘“宝船”的性能却是不减当年,经过短时间的修复之后便立刻投入了使用。
就在满洲与蒙古军队惊叹于“宝船”船体之巨大之际,魏渊的船队已经缓缓驶入了码头之内。由于小凌河城码头内空间狭小,魏渊的舰队只有半数能够先期驶入港内,其余的战舰则停在了近海的海面上。
巨大的“宝船”抛锚停稳之后,船上的将士开始有条不紊的将船上装载的粮草通过绳索一点一点的搬运下来,进港停牢的其他几艘战舰上也陆续开始有军士进行军粮的搬运了。其他几艘战舰虽比“宝船”小上许多,可在一般战舰中仍旧是属于重量级的,这些战舰浮出水面的船体部分至少都在4米高以上。
眼见明军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搬运军粮上岸了,莽古思子派出传令兵向阿济格请示是否立刻发起攻击。阿济格撇着嘴,满是横肉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贪婪的笑意。他在心里盘算着,光是伏击歼灭这支明军也实在是太无趣了。若是能俘获眼前这些巨无霸般的大型战舰,进献到大汗面前岂不很是风光。
“告诉亲王不要着急,等到南朝人将军粮全部卸下来准备搬运之时再发动攻击也不迟。”
就这样,丘陵之后5000多精锐满蒙精锐骑兵犹如觅食的蟒蛇般静静的潜伏着,为了防止战马发出嘶鸣,每一匹战马的嘴上都用布勒了起来。在热火朝天搬运军粮的明军看来,不远处的丘陵地带除了枯树与杂草,就再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