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秦墨紧抓工厂管理,召集工匠召开技术研讨会,鼓励创新,加快火帽枪和线膛炮研发。工匠们日夜钻研,尝试各种材料工艺,虽难题不断,但在秦墨支持下从未放弃。
随着时间推移,火帽枪雏形初现,精准度和稳定性大幅提升,线膛炮研发也取得重大突破,射程和威力远超以往,秦墨对这些新武器满怀期待,深知其将极大提升明军战斗力。
熊廷弼即将抵达辽东的消息传来,秦墨亲率亲兵迎接。官道上,他远远望见熊廷弼车队,立刻下马恭敬等候。熊廷弼见到秦墨,连忙下车,二人相谈甚欢。
“秦将军,久仰大名,此次碱厂堡一役,将军威名远扬,实乃大明之幸!”熊廷弼称赞道。
“熊经略过奖,这都是将士们的功劳,秦墨只是略尽绵力。”秦墨谦逊回应。
回到碱厂堡,秦墨向熊廷弼详细介绍防御工事、军队训练及工厂研发情况。熊廷弼对其能力赞赏有加,提出辽东防务看法与规划:“秦将军,如今后金内乱,正是整顿防务、收复失地的良机。我们要加强各城联系,构建完整防御体系,筹备粮草武器,为反攻做准备。”
“熊经略所言极是,秦墨定全力配合,听从调遣。”秦墨坚定表态。
“贤弟,为兄听李维翰提起过你几次,知道你向东林书院捐过几次银子,是我们的同道中人,以后咱们兄弟携手,小小建奴,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来!”熊廷弼对秦墨的提前站队很满意,在这里提一句以示赞许!
“多谢经略大人提携,卑职定当竭尽所能为大人效力!”秦墨一有机会就抓紧表忠心,他在辽东干了什么,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要是真有人跟他较真,随便一件就够他喝一壶的!所以为人还是低调点好!
秦墨升任副总兵后,又有了熊廷弼的支持,便雷厉风行地开展起一系列改革举措。他将自己麾下那些能力出众的得力干将,分别派遣到辽东各城各堡担任基层军官。这些军官们带着秦墨的治军理念和铁血手腕,迅速在各自的驻地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