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同化并加强文化认同,张弛特意搞出了甲、乙、丙三级普通话考试。
其中丙等普通话考试只要求能写自己的名字与数字,能够认识几百个常用汉字(不需要写),讲的普通话能够大概让人听懂就行,要求很低。
但也因为要求很低,张弛接下来准备将丙级普通话考试全面推广到经济生活中。
你想在街上摆摊卖货?去考证。
你想在工厂打工?去考证。
你想参军吃皇粮?去考证。
用这种方法,张弛表面上没有强制推广普通话,但又用各种限制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去学。
除非对方只想一辈子留在乡下种地,否则就得学普通话,然后去考证。
而且这一切要求都是在勃固抗倭委员会的投票表决下完成的,少数服从多数,合理合法。
无论是几个宁死不从的土人委员,还是白鹰人从程序上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张弛一招光明正大的阳谋,直接就确立了普通话的统治地位。
教育方面也一样,张弛拉着南洋各家族成立了南华教育基金会。
各中小学想要获得南华教育基金会的投资就必须以华夏文化教材为主,用普通话授课。
各家土人想要成立学校,张弛表示可以,请自行筹款,合理建设。
然而论有钱,谁比得上南洋的华人?
很快大量的学费全免,还免费管一顿午饭的华文小学就陆陆续续建立起来。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别看只是最普通的免费午饭,通过这招,张弛不仅把移民、军人的后代全部送去进行了初级教育,还吸引了大量当地混血甚至土人小孩进入华文学校,进行同化。
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相比,勃固各土人民族的文化显得是那样薄弱,更别提勃固很多小的民族本来就和华夏民族有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张弛相信用强大的华夏文化很快就能‘洗’出一个统一的文化认同。
这一套行动下来,又是组织考试,又是建设学校,虽然花费甚重,但张弛还是很乐意的掏出来腰包,毕竟教育这种事是利在千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