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二十万冤魂

血脉撒满世界 笃志 2540 字 1个月前

当其他人抢夺金银、珠宝和女人时,萧何却专注于抢夺秦国丞相府和御史府内的律令图书、户籍和地图等宝贵资料。

这些资料后来对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以及治理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属下的疯狂抢劫行为,刘邦并没有加以阻止,因为他自己也无法控制这种局面。

甚至连他本人,当生平第一次踏入皇宫时,也变得疯狂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贤成君樊哙,本是刘邦手下屠狗之徒,因勇猛善战被封为将军。

然而,后世之人往往只看到他粗犷豪放的一面,误以为他只是个鲁莽的武夫,却不知他深藏不露的智慧和谋略。

如今,面对刘邦沉迷酒色、不理政事的状况,樊哙心急如焚。他深知刘邦此举不仅会影响自身声誉,更会危及军队士气。

于是,樊哙毅然决定劝谏刘邦,劝他切莫贪图享乐,尽快回宫理政。

与此同时,张良亦力劝刘邦以天下苍生为念,切不可被一时的安乐蒙蔽双眼,忘却了项羽虎视眈眈的威胁。

此刻,刘邦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眼前的荣华富贵令人陶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危机;另一方面,未知的未来充满变数,或能成就大业,或一败涂地。究竟该何去何从?

经过深思熟虑,刘邦终于下定决心,舍弃眼前的享乐,寄望于未来的辉煌。

怀着些许眷恋心里想到“我早晚还会回来的。”

刘邦离开了皇宫,将宫内的财宝尽数封存,未敢私自占有。

他计划待诸侯齐聚时再做定夺,同时带领士兵返回灞上,重振旗鼓。

虽然名义上暂时还不能做咸阳的主人,但是刘邦没有就这么放弃。他以临时占领者的身份,把关中诸县说了算的地主、豪强、乡老召集到一起商议大事

在会上,刘邦大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啊!你们被秦朝那些残酷的刑罚折磨得够久了吧?秦朝的严刑峻法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谁敢诽谤朝廷和皇帝,就要遭受灭族之灾;就算只是两个熟人见面说句悄悄话,也有可能会被砍头。”

他的声音响彻整个会场,仿佛能穿透人心。

接着,刘邦语气一转,激昂地宣布道:“如今咸阳已被我占领,秦朝已然灭亡!我当初起兵时曾与诸侯约定,谁第一个攻占咸阳,谁就能成为关中王。

而我有幸成为了这个幸运儿,未来关中地区将由我统治。但我不会像秦朝那样残暴专横。”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让人不禁对他充满期待。

随后,刘邦郑重地向众人宣告:“今天,我与你们立下约定,我制定的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判死刑;伤人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定罪;盗窃、抢劫者,同样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判刑。

这些规定都是基于秦朝原有的法律而来。除此之外,所有之前秦朝规定的法律,统统废除!所有官吏职位保持不变,请各位立刻履行自己的职责。希望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不必惊慌失措。”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信心。

“总之,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替各位父老乡亲铲除祸害,而不是来侵害你们的利益,请大家不必惊慌!

现在我已经将军队撤退至灞上。等到各路诸侯到达后,我们再一同商议制定规则制度,然后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建设关中地区!”

与各县负责管理事务的官员交代完毕后,刘邦担心这些官员为了一己私利而不向下传达。

导致他构建群众基础的计划落空,因此立即派遣人员跟随地方官员前往田间地头巡查,并向老百姓进行宣传。

当关中百姓得知刘邦废除了严苛的刑法和沉重的赋税时,他们欣喜若狂,纷纷宰杀牛羊,载歌载舞地赶到灞上慰劳军队。

俗话说:做好事要做到底,不然还不如不做。

刘邦当年在乡里也是个很仗义的人,这时看到老百姓来送礼物,更是坚决拒绝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的好意我刘邦心领了!我军中粮草充足,并不缺这些,不想让你们破费。大家还是赶快把东西拿回去吧!”

见刘邦态度如此坚决,老百姓们都觉得好日子终于来了。

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一个问题:好不容易摊上了这么一个好大王,等到诸侯来了,可千万别不让他当我们的王啊!

于是,家家户户每天都在祈祷,希望刘邦能够在关中站稳脚跟。

刘邦自己也有心想在关中称王,但他只是个小小的沛公,说话没什么分量。

而且他虽然占领了咸阳,但秦朝并没有被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征服。

所以,他需要等待时机,等待项羽和其他诸侯的到来。

可是,刘邦想要当关中王,必须要看项羽同不同意。而项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休想!

当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时,他正享受着人民的热烈拥护,但此时的项羽却显得格外风光。

巨鹿一战后,王离被俘,章邯投降,项羽不仅得到了二十多万秦军,还统领了四十多万来自各方的诸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