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王启岩便将韩娥的身世,女扮男装的缘由,参加红巾军英勇杀敌,多次建立奇功,官拜定远大将军,以及她深明大义、为和平奔走、忠于民族国家、孝顺双亲等等善行细细叙述了一遍。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韩娥的敬佩和尊重,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这位女英雄的深深同情。
“同时,”王启岩继续说道,“下官建议蜀王将韩娥的事迹奏报朝廷,予以表彰。她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英勇的肯定,更是对所有为国家付出的人们的鼓励。”
蜀王听着王启岩的叙述,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思。他知道,韩娥的故事,将会成为一段传奇,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而王启岩,这位曾经的礼部侍郎,也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将他心中的敬仰和牵挂,化作了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
朱椿听了韩娥的事迹,十分感动,他道:“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这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老百姓无关;但是天下大事的兴盛衰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啊!韩娥在天下衰亡的危急时刻,女扮男装,参加红巾军,反抗苛政,勇敢战斗,建功立业,不慕名利,深明大义,奔走和平,这是值得表彰的大忠大义之举,是我大明的木兰式英雄。韩娥至忠至孝至善智勇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精神!天下的男人女人要是都具有韩娥这样品质,何愁我中华民族不兴旺,何愁我大明帝国不强大啊!”
在蜀王府的书房内,王起岩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明之有蜀王,国之幸也;蜀之有蜀王,民之幸也!”他的老泪纵横,不仅是因为对蜀王朱椿的敬仰,更是因为他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朱椿看着眼前这位老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王侍郎今天来见本王,有何事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眼神中透露出对王起岩的尊重。
王起岩赶紧答道:“下官之事,蜀王已办矣!”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轻松,一丝释然。他知道,他的心愿已经得到了实现,他的建议已经被蜀王采纳,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朱椿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笑声中充满了愉悦和满意,他知道,王起岩的建议将会对国家和百姓带来福祉。王起岩起身告辞,朱椿亲自送他至门口,方才回转身去。
朱椿将王起岩平定西陲的建议与王相等下属商议,他们围坐在书房的长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和认真。朱椿详细地阐述了王起岩的建议,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位老臣的信任和尊重。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给予采纳。
随后,朱椿亲自奏报朝廷。他的奏折中,不仅详细描述了王起岩的建议,更表达了他对这位老臣的敬意。不久,兵部下令,派遣都指挥瞿能、同知徐凯率兵一万三千人,在朱椿的岳父、凉国公蓝玉的指挥下,兵出大渡河,对入侵的番人进行拦击。
战场上,瞿能和徐凯率领的军队如同猛虎下山,他们勇猛精进,势不可挡。在蓝玉的指挥下,他们前后夹击,番人大败逃走。从此以后,番人十分恐惧,不再敢来侵扰边界了。
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文化和智慧的胜利。朱椿的宽政和礼教,王起岩的智慧和经验,共同铸就了这场辉煌的胜利。而王起岩,这位老臣,也终于可以安心地颐养天年,他的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自豪。他知道,他的努力,他的建议,已经为国家和百姓带来了福祉。
在边疆战火平息之后,蜀王府内弥漫着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氛。朱椿,这位心怀天下的蜀王,他的思绪如同秋日的清风,轻轻拂过心田,想起了那位传说中与木兰一样英勇,甚至更加传奇的巾帼英雄——韩娥。他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亲眼见见这位女中豪杰,于是下令新都的曾知县前去迎接韩娥来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