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楼太夫人的儿子、孙子等男丁,资质尚可,郑氏嫡支等,也愿意帮扶。
实在是,郑迟的父兄,实在平庸。
扶不起的烂泥,人家自然不会浪费宝贵的资源。
人,要先自立,一个家族亦是如此。
自己不求上进,总想着靠着女人走捷径,族人也只会恨铁不成钢,继而远离。
楼太夫人并不认为家族败落是自身的原因,她怪时运不济,遇到了朝代更迭。
她怪嫡支、族人凉薄冷酷,不肯帮扶自家。
她甚至连娘家的侄子都怪上了——
既然已经出手,为何不帮忙到底。
只给弄了个低品阶的小官,既没实权,也没有发展的空间。
她的儿,郑鹤年,在太学蹉跎岁月,不是他能力不够,而是靠山不靠谱啊。
楼谨堂堂开国郡公,手握重兵,把自己嫡亲的表弟塞进六部衙门,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结果呢,却只给弄了个闲职。
好不容易升迁一次,也只是从一个“学堂”弄到了另一个“学堂”。
让郑鹤年“清贵”到底。
儿子品级太低,楼太夫人这个母亲,自然也就无法“母凭子贵”。
她可是楼氏女啊,大半辈子都是尊贵的、体面的。
在北境,在平城,与她交好、来往的也都是一等一的贵妇人。
可新朝建立后,来到新的都城长安,楼太夫人就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到权力中心的雅集、宴会。
就算她是安国公的姑母,也是枉然。
姑母?
又不是姐妹!
楼老将军死了十几年,当家人是亲侄子,也终究是隔了一层。
楼太夫人想要死死扒住安国公府,根本就不太可能。
尤其是楼太夫人明明是攀附的那一方,却还想在楼家摆“嫡出大小姐”的谱儿,她还瞧不上独孤夫人这个身份不明的假贵女。
楼太夫人可能自己都没有察觉,她在无意识间,早就把独孤夫人得罪得死死的。
就算独孤夫人不计较,宠妻狂魔楼谨,也断不会饶了轻慢爱妻的人。
楼谨帮郑鹤年升了一次官,就决定再也不管郑家。
平日里的钱粮,还可以资助一二,但郑家儿郎的仕途,以及郑氏女想要攀高枝的梦想,楼谨就不参与了。
楼谨的撒手,楼太夫人却挑不出错来。
人家给钱、给粮,已经尽了亲戚的情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闹出来,外人知道了,也只会说安国公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