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马拜以谢天。
武怀玉等也纷纷下马,拜谢上天保佑。
“当勒石为碑,铭记此战,怀玉,这篇碑文就交由你来写。”
对于这些高句丽败军,该如何处置,军中也多有争议。
不过李世民在一番考虑后认为,可以先招抚劝降,只要高延寿等肯降,那么自耨萨以下的所有军官,都可以授以戎秩,迁之内地。
靺鞨部的仆从军,则尽数坑杀之。
至于高句丽其余士兵,迁移内地,而临时征召的那些高句丽百姓,放回。
“陛下,臣反对。”
数道声音一同响起,武怀玉声音也在其中。
“怀玉你为何反对?”皇帝问。
“陛下,臣赞成此时招降,能够提前解决这十五万人马,避免他们做困兽之斗,但臣不赞成这处置之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说你的建议。”
“可以答应高延寿等人,只要投降,可以保全他们所有人性命,但必须全部内迁到中原安置,
包括那些靺鞨部落仆从军。”
不杀,不放。
高延寿等人若能答应这条件,就纳降。要是他们不接受,那就继续围困,他们现在缺水断粮,根本撑不过三五日,到时也是凭由屠宰。
对他们开出的招安纳降,迁入内地的条件,已经是到顶了。
放是不能放的,放了就是放虎归山。
把他们迁移到内地,打散安置,这十来万高句丽人,还是能够看管的了的,二三十年后,也就彻底同化,要是不放心,那就把他们迁到云贵川去,黔中云中川西等地,现在可还都遍地獠蛮,把高句丽人迁去屯田,根本不用担心。
坑杀靺鞨人没必要,这些部落虽附庸高句丽,但也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皇帝跟大臣们讨论许久,最后采纳了武怀玉的建议。
李世民派出了孙代音做为使者,去跟高延寿高惠真两人谈判。
高延寿还不肯降,
但李世民当然也不急,
安市梁万春的人马被堵在城里出不来,
高延寿其它人马,现在也被断了退路,七零八散的退守在一个个山上,
三天后,
高延寿绝望了,
因为他们粮尽了,
而且他们没有水,这三天熬下来,已是极限,现在连尿都没的喝了,天又没下一滴雨,
再也无法坚持,
士兵们已经无法再战斗了,
只能投降,高延寿希望李世民能放他们回去,甚至愿意交出武器等,但这个时候他们没有资格谈条件了。
他们只能放下武器投降,然后接受送往内地安置的结果。
高延寿等无奈,
最终只得下山,
一路膝行来到皇帝面前,跪降。
李世民也是兑现承诺,
给高延寿高惠真等三千五百余名军官,都授以相应的武散阶,保留了个官阶。
其麾下的这些残兵败将,不管是高句丽人还是靺鞨人,放下武器后,也得到了水和食物,
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就是前往辽南港口,乘船先到登莱半岛,在那边再分散送往内地安置。
基本上就是送去西南边地开荒屯田的。
十五万大军,
结果一战就覆灭了,被斩阵了一万多,余下的也全都成了俘虏。
唐军还缴获了战马三万多匹,牛五万多头,明光甲五千领,其余的粮草器械也很多。
大获全胜的皇帝移驾安市城下,
特意让高延寿、高惠真带着一干降将来到城下,向梁万春喊话劝降。
安市城头的梁万春,看着那两个耨萨,面如死灰。
耨萨,相当于大唐的都督,两个耨萨连同他们的十五万援军全军覆没,梁万春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鸭绿江以北,高句丽再也没有兵可来援了。
他们彻底成了孤城,
孤立无援。
可面对大唐天子的劝降,梁万春依然拒绝投降。
只不过能跟梁万春一样顽强的,毕竟没几个。
十五万援军覆没的消息很快传开,
周边各山城堡垒的高句丽军民,惊骇无比,安市附近的后黄城、银城等积翠山以西的山城堡垒,纷纷出逃。
几日间,就全跑光了。
数百里内,再无人烟,全都撤往积翠山以东去了。
无人再敢撄大唐兵锋!
数百里方圆,也就剩下一座安市城还在顽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