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与李华公司合作协议的签订,翠谷村的编织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源源不断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工人们日夜忙碌,却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编织厂内,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王支书,您看这批新做的竹篮,质量绝对杠杠的!”
老张拿着一个刚编织好的竹篮,满脸自豪地对王大山说道。
王大山接过竹篮,仔细地查看了一番,满意地点点头:“老张,你们的手艺真是越来越精湛了。不过,咱们可不能骄傲,还得继续保持,争取把每一件产品都做到最好。”
老张拍着胸脯保证:“王支书,您就放心吧!我们肯定好好干,不能给咱村丢脸。”
就在这时,小李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王支书,李华李老板来了,说是要和您商量扩大合作的事儿。”
王大山连忙迎了出去,看到李华正站在编织厂门口,一脸笑容。
“李老板,欢迎欢迎!快请进。”
王大山热情地说道。
李华笑着走进编织厂,一边走一边看,不住地称赞:“王支书,你们村的编织厂发展得真是太快了!短短几个月,规模就扩大了这么多,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我这次来,就是想和您商量商量,能不能再扩大一下合作规模。我们公司打算把你们村的编织品推向全国市场。”
王大山听了,心中十分激动,但他还是冷静地说:“李老板,这是好事儿啊!不过,要扩大生产规模,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资金、设备和人手,这些都需要解决。”
李华点点头,说:“王支书,资金方面,我们公司可以先预付一部分货款,帮助你们解决燃眉之急。设备和人手,我们也可以一起想办法。只要我们合作愉快,这些都不是问题。”
王大山听了李华的话,心中很是感动。
他紧紧握住李华的手,说:“李老板,太感谢您了!有了您的支持,我们村的编织厂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经过一番商讨,双方决定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
李华的公司预付了一笔货款,帮助翠谷村编织厂购买了新的设备,还招聘了一批新的工人。
在王大山的组织下,编织厂的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与此同时,王大山也没有忘记村里的农业生产。
虽然之前的冻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他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逐渐好转。
“乡亲们,虽然今年的收成可能比不上去年,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明年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