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长明镇中三小只;若愚得果道别离

修魔有道 即墨若谷 2008 字 2个月前

作为白先生一手建立起来的城镇,依靠着老阴山的长明镇是大多数延化府百姓羡慕的地方。

这里人的生活,甚至比延化府城中多数人都要好。

顿顿都能吃饱不说,每隔十天半个月,还能吃上一顿肉,这可不知羡慕坏多少人。

长明镇之人自身也很为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

最明显的一点,那就是长明镇这边女子出嫁,对男方的要求都要比其他地方高上一些。

别以为这不是一件好事,本质上可是长明镇繁华的佐证。

毕竟,你不能让没出嫁时顿顿能吃饱的女方,嫁到你家之后三天饿九顿吧?

那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

长明镇时常会有外人慕名而来,为了维持长明镇对外的好形象,许多人都花了不少心思。

比如一位大爷,每次吃饭之时,都会在饭上放一片肉,坐到门口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位置吃饭。

那一片肉,虽然在碗里,却是只看不吃,纯粹做装饰用。

有时候,一连几天都这么放在碗里。

一直到不得不吃的的时候,这才会吃。

而且一定是在路人较多,大家都能看得到的时候再吃。

外人并不知底细,见这么一个没什么劳动力的老头儿都能吃的这么好,别提有多羡慕。

街道上有很多孩子在玩耍,他们的童年和各地其他孩童大不相同。

其他地区的孩童们,都是饿大的,而长明镇的孩童,是长大的。

也是因此,长明镇的孩子,要比同龄的其他孩子高大强壮许多。

长明镇与其他地方有很多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是,长明镇有大家集资建立的学堂。

只是学堂还没什么特别的,最令人许多人无法理解的是,长明镇居然有一个专门教女娃读书识字的学堂。

教书的先生也都是一些识字的大户人家落魄小姐。

而这,自然是要归功于白先生的。

其实白先生一开始考虑到大家都不富裕的情况下,打算让男女娃在同一学堂读书。

但这个提议遭到所有人的一致反对。

本来大家都不同意让女子公然去学堂读书的。

但白先生坚持如此,出于对他的尊重和崇拜,众人这才答应。

最终决定,即便再拮据,也要多建一所学堂,供女娃们读书。

也是由此,才出现这么一所专门的女子学堂。

只是愿意让自家女娃去学堂读书的,终究只是少数开明且有所富余的家庭。

多数人家还是不认为女娃读书有用,只是让自家男娃去男学堂读书。

几年来始终保持着孩童模样的赵若愚,带着小小年纪的白先生次子白远在女子学堂外玩泥巴。

自从白遥参与到大人的事务中之后,就是琴儿带着赵若愚和小小白远在长明镇玩耍,俨然一副大姐头的模样。

但大姐头也是有自己的烦恼的。

比如说,读书。

领受长明镇土地庙庙祝一职的张王氏对于白先生的一切安排都是绝对遵从的。

虽然不明白女子读书有什么用,但既然是白先生的决定,那是一定要遵守的。

这可就苦了琴儿,作为张王氏独女,每天都要被逼着读书。

但有懈怠,在学堂要被女先生打手心,回家还要被张王氏打屁股,一点儿没有大姐头的牌面。

在学堂外的赵若愚除了玩泥巴,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看住小小白远。

别看白远现在还小,由于从小跟着琴儿一起疯的缘故,那调皮程度真是让人头大。

偏偏白夫人对这个小儿子又很是疼爱,舍不得打骂,让他有那么一点儿无法无天。

好在,遇到了赵若愚这个“克星”。

一根筋的赵若愚很听琴儿的话,让他看住白远,就死死盯住。

白远别想有任何机会做捣乱的事,在他面前,完全没脾气。

玩儿一阵泥巴之后,却见学堂里面女学生们都走出来。

人数不多,只有十几人,年龄也都不一。

琴儿在里面,属于年纪最小的一个。

年龄虽然小,却是有一种小大人的模样。

从学堂出来,见赵若愚和白远都在,琴儿随手将挎包丢给赵若愚,双手叉腰问道:

“他有没有不听话?”

“他没有,不听话。”

赵若愚现在说话还是比较顺畅的,能够与人较为正常的交流。

“那就好,走,跟我一起去庙里,找机会偷几个供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