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直接应道:“好。”
相隔三十里,自然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准备,不会显得过于仓促。
认为事情反常的楼令很慎重,明知道许偃所部约有五千,带上一个“师”前往。
在隔天,楼令率军与许偃所部相遇。
“这是哪里?”
“回家主,当地叫‘鄢陵’。”
“哪里?”
“回家主,我们在‘鄢陵’。”
讲实话,楼令一时间有些精神恍惚。
在楼令为数不多的春秋历史储备中,恰好知道“鄢陵之战”是晋国与楚国争霸的一个转折点。
得知交战地点在“鄢陵”范围之内,楼令有一个很强烈的预感,今次说不定会有一场跟在“赭丘”用兵规模相差无几的大战。
楚军那一边,许偃等知道前来迎战的晋军主将是楼令,一瞬间整个人有些懵逼,没有任何犹豫下令前队便后队,朝着来时的路直接撤离。
而楼令让麾下狐氏的骑马步兵象征性地追了追,自己则是亲自侦查起了当地的地形。
“武,你前去面见下军将,请下军将拔营率军过来。”楼令进行吩咐。
楼武亲自带人侦查,即将交战肯定要与主力会合,来不及休整又要跑腿。
晋军屡次南下,很少会来到这么远的地方。
楼令有让给外出经商楼氏众人观察地形的习惯,几条必经之路基本上多少有些资料。
楚军屡次北上,他们一般是先在“方城”附近季集结,不然就是在陈国境内完成集结。
无论楚军是在“方城”或是在陈国境内集结,他们一定会走途经“鄢陵”的路线。
所以,楼氏本身有对“鄢陵”附近进行过严密的侦查,楼令手里并不缺少相关的资料。
只不过,哪怕是有图文记载,怎么比得上亲自实际查看呢?
一天之后,郤至率军抵达。
“驻扎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北上?”郤至当然也知道‘鄢陵’是楚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只是没有思考更多。
郤至开玩笑似得说道:“没有通知华元就移动北上,不怕宋军以为我们要丢下他们北撤啊?”
“我已经派人去通知华元了。”楼令先讲了这一句,再指着周边,说道:“下军将且看看。”
郤至认真地看了看周边的地形,说道:“湿地很多啊!”
小主,
“是的,湿地非常多,还有很多沼泽地带。”楼令给予肯定,又说道:“这边与逢泽的地理环境相似,卡住其中一个要点,有再多的军队也只能出动少部分攻坚,没有任何取巧的可能性。”
郤至马上懂了楼令的意思,精神变得很是振奋,说道:“我们卡在这里,楚军除非绕路宋国,再绕更远的路回国,不然他们只能硬顶过去。”
楼令笑眯眯地说道:“我军可不是只有我们这一部分。”
在郑国的晋军可是主力,他们怎么可能允许被断了后路的楚军从容撤退,一定会死咬不放的!
子重要是真的选择走绕路宋国的撤退路线,比来“鄢陵”攻坚击败晋国下军,远远更加的危险。
毕竟,撤退会降低士气,要走数百上千里才能够撤回国内,还有晋国为首的联军会一路追击,崩盘的可能性无限大,一旦输了还会输得很窝囊和很惨!
“这么说,今天会在‘鄢陵’又一次爆发旷世大战啊!”郤至开始有了这种认知。
楼令点头,严肃地说道:“所以,我们要开始搭硬寨,修一座允许六万人的大营盘,营盘外围还要构筑至少三条防线。”
郤至懂,真的懂!
他们这一部晋宋联军可不止要顶住南撤的楚军,也要有阻击从楚国本土增援上来的敌军。
主将与军佐意见统一,晋军当然是开始忙碌起来。
楚军前锋虽然退了,但是他们并没有退却多远。
“陈国和蔡国沦陷了吗?”许偃真的没有料到晋军能够来得那么快。
许偃对自己的儿子许宣吩咐道:“你即刻启程前往禀告令尹,告知晋宋联军驻扎‘鄢陵’的消息。”
许宣应“诺!”,片刻不耽误就启程了。
楚军每一次北上都是选择从“鄢陵”路过,肯定熟知当地的地形。
这边由于是颍水和浍水的交汇三角地带,一到雨季就会出现河面泛水,水份过于充足的关系,大片大片的地方不是湿地,便是长久积水形成的沼泽地带。
许偃原本的任务就是过来确认通道有没有失守,得到的命令非常明确,敌军少就击溃再抢占有利地形把守,明知道打不过则是不接战向北撤。
既然楼令出现在这里,晋军的数量比楚军多,许偃当然不会开打。
现在,许偃必须等待子重的进一步命令,看看是在这里拖住晋军等主力过来,还是做其余的事情。
“国内倒是还能集结部队出征,可是等都城知道前线的情况,起码是半个月之后。”
“如果大王增派援军,最快也是两个月之后了。”
“看令尹怎么选,到底是与晋军交战一雪前耻,或是转向西边撤往‘方城’。”
许偃好歹是楚君审的御戎,平时可以旁听高层的会议,耳濡目染之下对时局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总得来说,楚国还是很渴望能够一雪前耻,否则也不会在隔年入侵宋国又支援郑国。
只是……,不比“赭丘之战”规模小的战役,楚君审伤病无法出征,子重和子革真的能够服众吗?
“司马(子反)自戕谢罪在前,令尹……恐怕不敢避战啊?”许偃看到前方晋军已经开始准备扎营,开始为接下来感到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