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自己的家族上面,不需要去进行作秀,楼令和楼小白也就不用每到了一个地头,卷起裙摆和裤腿下田。
他们只需要管好相关的负责人,看好实际开展农耕的田亩数量以及每一亩的收成,其实也就足够了。
事实也是那样,只要知道每亩的大概产出,再看实际产出怎么样,一下子就能够分辨出谁不用心。
一旦有什么不对,楼令不会去处置干农活的人,只会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至于相关负责人怎么去追究真正干活的人,楼令却是会进行干涉。
说白了就是,楼令只需要盯紧各阶层的负责人,适当为黎庶阶层做主,家族不会乱到哪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楼氏发展到现阶段,楼令还需要盯着所有人,他哪来那种精力嘛!
楼氏现在有“太原”、“平陵”、“瓜衍”、“吕”四块封地,其中发展得最好的当属“平陵”这一块封地,以“瓜衍”和“吕”的发展最为不变。
近些年,楼氏主要发展“太原”那边。
五年的时间过去,楼氏已经在“太原”完成筑城,开垦出来的耕田不下于三十万亩。
同时,楼氏一共有八万多的总人口,其中有四万集中在“太原”这一块封地。
这一次,楼令主要的视察地点不是在“太原”那边。
“我们需要盐巴,大量的盐巴。”楼令正在‘平陵’这边。
因为“平陵”是楼令获得的第一块封地,它的发展必定是会比较多样性。
楼令在后面又获得那些封地,想要进行什么试错的时候,一样是会安排在“平陵”附近。
这个跟“平陵”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极大关系,它在汾水的边上,旁边还有一座范围极广的无名湖泊。
楼令在晋景公那里获得了对湖泊的使用权利,后面晋景公并未收回去。到了晋君寿曼的时代,楼氏对湖泊的使用权利,暂时也没有被收回。
将近七八年的经营,楼氏在湖泊发展出了规模的渔业。
船当然是没有多少,有船也是小船。
舟的数量很多,原因是它制作的难度比较小。
因为大肆开展渔业的关系,每到适合渔业的季节,楼氏都会有数量极大的渔产。
鱼嘛,想要让它活着运输,哪怕是到了现代,门槛并不是谁都能迈过,投入方面也比较大。
死了的鱼?没几天就要臭了。
至于说冰镇了再运输?就算楼令会用硝来制冰,没必要这么搞啊!
楼令要大量的盐巴做什么?他没有发疯,想要在这个盐巴比鱼更贵的时代,大肆搞咸鱼产业。
“父亲是想找借口,从齐国获取到更多的盐巴?”楼小白听懂了,也说破了。
制作什么咸鱼啊?搞鱼干产业就好了。
所以是,楼令真就想找个借口从齐国获取到更多的盐巴而已。
而齐国那边,他们因为是产盐大国的关系,盐巴的价格要进行区分。也就是盐巴在某些人那边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该吃不吃盐巴的人则是依旧吃不起。
楼令要找到就是那些想要多少盐巴都能提供的人,以最为便宜的价格得到盐巴,获得之后部分自用,其余找合适的地方出售。
因为晋国本身有盐池的关系,楼令肯定不会在晋国内部大肆贩卖盐巴,最为合适的出售对象一定是负责邦交的那些小国,再来就是狐氏了。
到了楼令现如今的地位,楼氏在盐池肯定也有份额,能够获得的盐巴数量只能说合适。
而在晋国内部,包括好些列国,占据盐巴市场份额的一定是一国之君。
“在‘太原’开发起来之后,我们家已经不是那么缺粮,只是积累仍旧堪忧。”楼令并不喜欢库存无法应付天灾的这种局面。
整个春秋时期,其实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大饥荒,只是史料上少有记载。
为什么呢?因为史书都是记载大人物,一定是困难到影响到大人物的生活质量,史书上面才会记载几笔。如果只有黎庶受苦,要么是一个字都不记载,不然就是几个字概括了。
所以说,史书尽是帝王将相家内事,很难说有什么错。
春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