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1章 取经,缺乏真经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013 字 2个月前

大多数的官吏,是不会信奉什么宗教的。同时也很有意思的是,一旦官吏开始信奉宗教了,在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就做不好什么官吏了。

所以,斐潜不愿意在华夏境内大力推行宗教。

尤其是当领导者,掌权者信奉宗教的时候,往往也就是其政权开始覆灭的征兆。历史上已经有很多皇帝亲身验证了这一点,并且一旦掌权者信奉,或是痴迷于宗教的时候,也同样会引起中低层的官吏大规模的借机会贪腐敛财……

华夏这些官吏的德行,大体上都算是有传统的,没有利益的,便是光打雷不下雨,转发转发再转发,学习学习再学习就完事了,而一旦有利益的,便是听到风就是雨,官吏贩卖人口的罪行也可以推脱给上令和流程,而百姓门口砍棵树都能罚得其倾家荡产。

所以斐潜对于五方上帝教的所谓什么真人,一概都不提及。只不过是处于整体战略的考虑,才没有下文呵斥谯并等人的这种拍马屁的行为。

道教是一种工具,儒教也同样是一种工具,如果说将工具当成了自己的本命,也就自然是本末倒置了。

『黄巾,五斗,道经虽良,用者非善。』斐潜缓缓的说道,『蛊惑生死,虚言天国,最终不过是一小撮野心之辈……如今思之,当引以为戒……』

『所谓杜撰经文,自是不可用之……』庞统默默点头,过了片刻之后说道,『就是这「真经」……究竟是该给什么?』

在陇西的谯并,说斐潜已经定了什么真经,实际上是说谎了,他只是为了敷衍韦康而已。

实际上斐潜对于这个问题,依旧很是头疼。

这是一个很大,也很难的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黄巾,五斗,在历史上很多封建王朝之中的宗教,最终都走向了愚民,以蛊惑,欺瞒,诈骗等等手段,摄取钱财,三七分账,贿赂官员,形成地方性,甚至是地域性的那啥啥……

其实这些穿着宗教外衣行骗的家伙,不是官吏看不清楚,也不是上位者完全都被蒙蔽,而是有时候上位者也不怎么愿意下位者去思考,更不想要推开压在民智上的那些石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真要是民众都开始思考了,那路灯可不够用了啊!

故而相比较让民众开智这件事来说,封建王朝的这上位者,更喜欢使用宗教去麻痹。

道教,佛教,儒教。

没错,儒教到了后期,也成为了类似于宗教。神神叨叨的各种礼法和规矩,不就是和其他宗教一样的清规戒律么?到了最后,儒教也无法摆脱唯心的困扰,到了王明阳之处,『心即理』,还有鼓吹什么生而知之的,除了斐潜这样的怪胎之外,又有什么人可以生下来就知晓古今未来的?是不是也就跟佛教的『心中佛』及其的相似了?

后世之中,有一些的人不喜欢绕来绕去,喜欢直来直去的,不管是被捅还是捅别人,一刀下去就要见到血最好,然后看到古代,亦或是其他什么时候绕来绕去的事情,就觉得很不开心,就烦躁起来,觉得浪费时间,可是这些人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他们会变得急躁,焦虑,喜欢简单直接的东西,不喜欢动脑筋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样,是从小时候一生下来就是如此么?那个曾经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追问为什么的小人儿,又是在什么时候被击溃,被粉碎,消失不见了?

还是那句老话,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更愿意接受哪一种人,有贼心的,还是有贼胆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封建王朝之中,就是培养这些喜欢简化,不喜欢思考,也对于外界世界没有好奇心的民众,但是随之整体社会的思潮也渐渐的退化,使得华夏举步维艰,闭关锁国。

所以,斐潜更想要的是使用宗教的教化效用,而不是宗教的另外一个作用,麻痹作用。

阶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阶级还能流动,那么整体社会就还会具备一定的活性。

有了剩余价值之后,就必然的产生了阶层,在社会动荡的时候,任何人都有机会打破阶层鸿沟,但是在相对稳定的阶段,就不是所谓通过『简单的努力』就能跨越阶层的了。

『简单的努力』顶多就只能保持原有的阶级不会跌落,而想要突破原有的阶级,达到更高的层次,不仅是需要『超额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毕竟这个世界,并不是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没有回报,越努力,自然便是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