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旧辙和重蹈旧辙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856 字 2个月前

当进攻方意识到无法速胜的时候,一般来说都会对防守方城池之外的经济设施进行破坏,劫掠之类的行为更是常态。

至于像长安这样的巨型城市,往往都是区域经济的核心,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像这种城市本身并不能供养自身,需要周边地区提供粮食等基本消耗品,一旦被被围困后,首先会造成极大的恐慌,这种恐慌下引发出来的混乱,往往比外敌还具备更大的破坏力。

同时城市防守需要对内部征发大量的物资,比如需要拆除城墙内侧的房屋、拆除大型房屋以获得滚木等。这种征发一定会从城市内持不同政见者,或是底层民众身上开始,而这种行为,也会使得民众失去对于防守方的信赖,让攻击方有了收买内奸的可能,越是大的城市,越难以防备这种从内的破坏。

所以简单来说,长安城应该御敌于外,而不是凭借长安城墙来进行防御,因此潼关武关散关等,就等同于长安的城墙了,至少应该保证敌人是在这些关隘的外面,才有可能确保长安乃至于关中不至于出现动荡。

而一个政权的稳定的基础,就是这个政权的错误尽可能的少,并且即便是出现了错误,也会很快的得到修正,如此一来在这个政权之下的民众,才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自豪感和归属感。

这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千金不换!

就像是斐潜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大量的『公知』、『砖家』、『叫兽』不遗余力的描绘华夏多丑陋,国外月亮多么圆,以至于包括年轻时的斐潜在内的很多人,都对于华夏没有什么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哪一个混沌的年代当中,似乎华夏做出什么来,都是一片骂声,做出了什么成绩,都是不值一提,无论发展什么都是劳民伤财……

在那个颠倒黑白的岁月里面,只有大量借着机会涌进华夏的国际资本和被这些资本控制的力量,才是值得某些公知和媒体大力讴歌的,『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这是多精明的人才能用颠倒的关系做出的诡辩术?

直至当下,当斐潜自己身为骠骑将军,站在潼关之处,身后便是关中长安,千家万户,才更加的深刻的意识到,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防御体系,不光是在物质层面,也需要在精神层面。那种在一片叫骂声当中,坚定不移的向前,即便是被扎,被打,受伤受辱了,依旧不改初心,而不是像毛熊一样躺平,是多么难得的精神力量!

就像是汉代当下,也有汉代自己的精神力量,一汉顶五胡!

汉人有这个自豪感和归属感!

即便是当下已经被东汉折腾得摇摇欲坠了,可是在历史上曹操依旧是二话不说,打东胡,也打西羌,没有任何的妥协!

反观后世那些人,还没打就先跪下去……

『主公……』站在斐潜身后的许褚微微示意了一下,『那边……来人了……』

斐潜转过头一看,微微点了点头,掉头上马,返回潼关本城。

来的人,便是大汉当下还没打便是先跪下去,然后不仅是一边吃着饭,还要一边骂着娘的人……

弘农杨氏。

在后世之中,斐潜在看到杨修因为『鸡肋』二字而死之时,不免有些感慨,但是随着渐渐的年岁增长,尤其是在当下自己站在了统治者的角度上往下看的时候,却有另外的一番发现。

杨修的杨氏是弘农杨氏,是四世三公,是大汉朝堂之中唯一硕果仅存的高等衙内等等,林林总总的名头全数来开,可能足够铺开两三里的地,但是有一个现实杨修根本没有意识到,弘农杨氏已经在拖着时代的后退了。即便是在西晋之中杨氏有暂短的复起,也是属于回光返照的类型。

当斐潜在前面开道,带领着庞统等人,拖着韦端杨修等家伙一路向前的时候,韦端好歹还懂得乖乖跟着,不整什么幺蛾子,而杨修在干什么?

历史上也是如此。

曹操要杀杨修,比较公认的一个因素是杨修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相争,而且是站在鼓吹曹植的一方。

对于像是长安这么大的一个城市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的?

稳定。

那么对于一个政体而言,对于一个比长安城还要更大,更为复杂的一整个国家来说,什么是最关键的?

依旧是稳定。

只有百姓可以稳定的生活,否则再好的规划都落不到实处。立曹丕或是立曹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立嫡长子是一个稳定的标准,而立贤是一个不稳定的标准。在曹操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唯有立曹丕,才不会走上袁绍和刘表的老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么杨修是真的觉得曹植是因为贤能才去辅佐和鼓吹的么?

未必。

因为别人给曹丕出主意,那是真的在出主意,而杨修给曹植的主意么,就是干脆写个答案让曹植抄……

这种行为,真的是为了曹植好?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杨修不仅是陷入了曹植的嗣子争夺当中,而且还可能和当时的魏讽谋反有所关联。若是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杨修是不是等同于端起碗吃饭,然后吃完了不仅是骂娘,还准备把碗给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