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来说,裴遵持反对态度,也是有一定的正确性的,只不过么……
斐潜眯着眼,揉了揉下巴上的胡子。
当然,这个锅,还是刘秀要背。
刘秀不知道是因为年老了,还是说觉得西域遥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到莎车王贤开始报复性的进攻西域一些比较亲和于大汉的部落和国家的时候,部善、车师等等十八国派遣了使者到了雒阳,觐见光武,表示莎车王贤横暴,恳求朝廷派遣都护,然后光武帝表示说,『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后虽有定远侯再通西域,然……』裴喜不由得轻轻叹息了一声,『定远侯忠于汉室,使大汉三通西域,只可惜……』
班氏一家,就是个悲剧。
这一点,斐潜大体上还是知道一些的。
出尔反尔导致了大汉威信降低,然后面对求援也权当做没听见,使得西域亲汉的这一波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这个角度来说,光武做的不怎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到了明帝时期,南匈奴已经归降于汉,西域莎车势力也已经衰落,各国之间更加混乱,当时谒者仆射耿秉上书建议出兵恢复对西域的控制,明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派大兵四路出击。
前三路军么,战绩平平,但是最后一路由窦固率领的一路军队到达东部天山,击破驻守伊吾的匈奴南呼衍王,将其追赶至蒲类海,在伊吾地区设立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伊吾城,打开了大汉与西域的新的联系通道。
同时,因为有了大汉的军威支撑,班超在西域当中的活动,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往来于西域诸国之间,轻易的斩杀了北匈奴的使者,迫使许多西域诸国不得不重新投向了大汉……
这边是班超的联系大汉和西域的第一通。
班超的成功固然是其个人的智慧和勇气,但是同样也再一次证明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但是很遗憾的是,明帝一死,山东之人又开始鼓吹西域劳民伤财的论调,表示『北征匈奴,西开卅六国,频年服役,转输烦费,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民怀土思,怨结边城』,自此朝廷『听还徙者,悉罢边屯』,再一次将好不容易获取的西域权限,拱手相让。
随后班超对于这样的情况痛心不已,违背了章帝的指令,和亲善大汉的疏勒部落联手,针对当时还在西域的北匈奴势力进行打击,又率领疏勒、康居、于阗、拘弥等部落和国众,攻取下了故墨,驱逐了北匈奴在西域的大部分力量……
在这个过程当中,班超并没有得到汉章帝的多少支持。
而见到西域重新变得有利,山东士族又开始表示说西域诸国『倚汉同于倚天』云云,如此重新才有了增援……
这个增援,班超足足等了十五年。
这是第二通。
虽然表面上给与了班超许多荣耀,但是班超违背朝堂诏令的事情,一直都被记在小本本上,以至于班超年老病重,请求回到雒阳,在上表之中泣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结果班超上书三年,依旧得不到批准。
后来是其妹班昭亲自上殿,当面上书和帝,在众目睽睽之下,才得到和帝应允。之后班超终于回到雒阳,当年就去世了。
随后第三通,则是由班超之子,班勇来完成。
在新派遣的西域都护残暴管理之下,西域又陷入了混乱,少数有识之士,坚持主张维护汉武开创大业,统一西域,但是大多数山东之人,反对出兵,又将劳民伤财拿出来在皇帝面前晃悠。这两派斗争时有起落,朝廷的决策也反反复复,由于朝堂最终大部分被山东士族所控制,再加上内部政权腐朽越来越严重,上下阶层之间矛盾也越发的尖锐,国力衰弱,所以放弃西域退守玉门的主张,也就越来越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