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沛县

犁汉 痴人陈 2325 字 2个月前

正如世家子弟们认同的那句:

“天下什么最大?当然是道理最大,不是道理难道还是拳头吗?”

边上的陈登见孙坚脸上很是满意,所以趁机说道:

“文台,如今彭城城固,正缺你这样的绝世猛将坐镇,不如你就带着扬州兵入城吧。”

但孙坚似乎并没有听出陈登的意思,而是豪迈的摆手道:

小主,

“不用,某家自立战以来,从来都打野战,也只会打野战,我练出的这些兵也类我,在城内发挥不了真正的战力,所以我会带着扬州兵驻扎在城外,到时候可与彭城互为犄角。”

陈登笑了笑,没有再劝,只是等孙坚走到前面的时候,脸上才隐约出现点忧愁。

……

陈登在城内招待了扬州诸将后,第二日就留在了城内,并将幕府也立在了城内。

而孙坚等人则因营务繁重,在用了早食后就出城了。

出城后的孙坚等人并没有直接回营,而是直接纵马来到了城外,随行的还有一位士人,此人正是徐州名士张昭。

当年孙坚一路南下,正是宿于张昭家中,然后他延请张昭随自己一同南下江东,张昭当时被彭城相薛礼所恶,正在本地待不下去,所以就加入了孙坚的队伍中。

之后,张昭就一直是孙坚幕府中淮泗派的绝对核心,参与了孙坚几乎所有重要决策。

任何集团都有不同派系的团体,不是因为巧合,而是即便只有来自一个地方的,也会被不断细化形成不同团体。

所以团体斗争的本质从来不是什么地缘,经历,而是利益。

在孙坚的幕府中就充斥着三股群体,分别是淮泗武人、淮泗世家以及江东世家。

在这个淮泗武人中,又可分为孙坚的亲从派和普通的淮泗派。

这里面三股力量中,以淮泗武人占据最高的权力位置,他们普遍有部曲、有庄田,几乎都是和孙坚的利益深度绑定的。

而淮泗世家们,就如张昭这些的,都是背井离乡加入孙坚的团队,所以乏人帮衬,只能紧紧围绕在孙坚的身边出谋划策。

一直以来,孙坚正是依赖这两派来将江东世家给死死压制的,但现在却有不同的变化了。

那就是随着淮泗派的世家们远离家乡久了,终不免开始在地方上扎根起来。

而他们这些人到了地方上初来乍到的,免不了就要和地头蛇的江东世家们打好关系。

另外一方面,江东世家们也需要这些江北人在政治上结为盟友。

所以彼此之间开始心照不宣的联合,互相联姻了起来。

这一趋势正被孙坚所看破,他当然不能坐视这样的结果出现,所以借张昭为彭城人,熟悉当地情形就将他配入了这次出征名单。

不过张昭也的确是熟悉地理,所以孙坚出城巡视徐州周边的情况就将张昭也带上了。

每大战之前,孙坚总是喜欢带精干小队前去查看附近地理。

有时候只有自己眼睛看过才知道是什么,听别人讲述总是隔了一层。

而作为全军的统帅,孙坚必须要对所处的战场有着充分的了解,附近有哪些山,行军会遇到哪些河,有时候这里面一个疏忽,都可能会影响决战的胜负。

但张昭却劝说过孙坚几次,认为这种事情固然是必要的却不可总做,因为一旦被敌军发现孙坚这种规律,就一定会出兵截击孙坚。

而要是孙坚死了,这决战直接就不用打了。

当然,和过去张昭所提的大部分建议一样,孙坚都还是嘴上尊重着,但实际上依旧我行我素。

如孙坚这样的战场统帅,他们有着自己的信念,也有着一套自己的行事方法。

绝不是什么人提几个建议就能改变他们的。

如果他们这么容易被改变,那他们也做不到战场的统帅。

其实有时候战场决策就是玄学。

从战后来看,活着的人可以争辩要是在这个时候能这样做就好了,但这些从来都是败者的犬吠。

因为实际上,即便是赢得战争的人都不确定自己哪一个决策对战争有绝对的影响力。

一个统帅,在整个战争期间所收到的信息是无穷的,他需要对每个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有时候遇到艰难的战争,他们这些人甚至连睡都睡不了,就得整夜整夜熬,就为了梳理一个清晰的战场态势。

所以,能为统帅者必须要有个好身体,你得能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