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反包

犁汉 痴人陈 2396 字 4个月前

这次刘惠率兵南下助河北汉军,正是受了中山国相臧旻的所托。

说来这个臧旻也是一员良将,为国家屡立战功,当年会稽许生妖乱,就是他带人破的。

也是在此战,他提拔了年轻的江东武人孙坚,可以说是孙坚的伯乐了。

但如今的臧旻却已无过去的风采。

六年前,他与破鲜卑中郎将田晏,护乌桓校尉夏育共同出塞攻击鲜卑。

但奈何那一战,直接让三万北地边军全军覆没。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六年前的大败,让汉室丢失了三万北地精锐,此时的河北战场也不会焦灼到这个份上。

那一战后,臧旻自然是入狱了,但后来天下大赦,他又重新回到仕途,做到了现在的中山国相。

遭此人生际遇,再加上年老体衰。臧旻难免不英雄气短,开始求稳起来。

这一求稳,臧旻就只拨给了刘惠千人的国兵,剩下的千人皆是新兵,都是征募来的。

这里的征募可不是过去那种抽调的有秋防经验的征召卒啊,而是完完全全的只会耕地的黔首。

中山国大概有九万七千户,口是六十万不到。其中抛开部分加入黄巾军的人口,中山国可能的丁壮只有六万不到。

而在平叛第一波河北黄巾的时候,中山国就已经征发了一万具有秋防经验的征召卒统一训练。而剩下的,不是跑豪强处藏匿了,就是跑进了黑山做了匪。

所以,当时的中山国实际上已经到了兵力的极限。

小主,

那刘惠这千人新卒是怎么来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用绳子捆来的。

中山国的军吏们每日就像绑匪一样,在市场、闾肆、乡野,只要看到丁壮就用绳子一捆送入军营。

甭管你是不是中山国人,是不是家中独子,现在都统统抓来。

从此也可见汉军之疯狂,以及对黄巾军那种必置之死地的决心。

但汉军如此做,老百姓们也不是没应对方法的。

一个就是逃,逃不掉的,就把自己的脚搞断,把手指头剁掉。总之,上有策,下有对。

所以,即便是新兵,臧旻也只是给刘惠补充了两千。

嗯,没错。

原先刘惠从中山国的卢奴出发的时候,有郡国老卒一千,征召新卒两千。但只是从中山国赶到邯郸这一路,路上就跑掉了八百人。

那剩下的二百人哪去了呢?都是在邯郸被练死的。

当时汉军主力因为和河北黄巾、青州黄巾几次大战,人员折损非常严重,所以急于补充兵员。

但为了不拖累整体的战斗力,又需要对新卒们做基础的战阵训练。

既要快的补充兵力,又要训练出合格的士卒。那训练强度就可想而知了。

当时邯郸的河北军吏们普遍的看法就是:

“这些中山国兵与其说是卒,不如说是民。对这些人,一定要凶,要狠,这样才能杀掉小民的散漫气,养成服从、守纪的习惯。”

而且,还有个放不上台面的理由。

就是这些作训吏都知道这些人是被中山国军吏们抓来的,心里都有怨气。

要是不在这里把这些人弄到怕,不把威立起来。这些人上了战场,拿了甲械,没准就敢生反骨。

但时候,一旦阵前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他们慈不掌兵的底层逻辑。

既然无恩以笼络,无义以励气,那就只能靠铁血杀到底层的怕。

如果最后连杀人都不敢杀了,这权威也就是真的荡然无存了。

所以,那会在邯郸大营,几乎每一天都有中山国的征召兵被打死,被悬首。

开始中山国兵还有情绪,但被这么磨,再烈的性子也要麻木。

而且别说,过往一直都是这么练兵的。

而且很多精锐都是出自这样的训练方式,他们可能出自赘婿,奴隶、囚徒,但却在边疆异域为大汉尽忠流血。

他们当然谈不上是多精忠报国,但人就是这么奇怪。

即便是最初处于被迫,但只要习惯了某件事,他也会超越当初的仇恨,反而对这件事出现某种认同和使命。

所以,邯郸方面就是用这过往的一套来训中山国兵的。

“只是可惜,这样的兵真的能用吗?”

此时,衔接着郡国兵和北军的中山国尉刘惠如是问自己。

而答桉,显然易见。